年仅18岁的少女小丽因下肢深静脉栓塞被送到中山大学附属第二医院南院甲状腺血管外科进行溶栓治疗。专家提醒,春寒料峭,一早一晚气温偏低,广大市民尤其是中老年人此季仍须注意保暖、增加运动量以提防“倒春寒”引起的下肢深静脉栓塞。
小丽是一名文静且读书勤奋的高三学生,病发前除了上课,放学后就呆在家复习备考,甚少外出活动。一天,她突然发现自己双腿肿胀、走路不利索,便搽了一些活络油,同时用暖水袋暖脚,三天过去,症状非但没有改善,反而更加严重,原来纤细的小腿成了萝卜般大小,大腿则粗壮如冬瓜。送院后,小丽被诊断为上下肢髂股静脉栓塞。
中山大学附属第二医院南院甲状腺血管外科黎洪浩副教授向记者介绍,深静脉栓塞早期多表现为患肢局部肿胀、疼痛、走路沉重感,按压小腿皮肤常会出现一个洞,说明静脉血液回流受阻。
黎教授表示,深静脉栓塞较常见于年老、下肢浅静脉曲张、糖尿病、人体凝血功能障碍、肥胖及既往有血栓性静脉炎的患者,年轻人发病率较低。
专家认为,小丽出现该病主要与此季“倒春寒”有关,因天气寒冷,人体内血液循环变缓慢,血液不能像往常一样快速地经静脉回流到心脏。此外,多服用避孕药、怀孕都可引起深静脉栓塞。其中孕妇出现下肢深静脉栓塞的情况更多,因为日渐增大的子宫压迫髂股静脉容易发生栓塞。
治疗时间不宜超过72小时
黎教授提醒,下肢深静脉栓塞治疗的最佳时间是患肢出现肿胀后的72小时内,若能及时用药溶栓,治愈率可达80%~90%。若错过了该时期,则要进行手术取栓。临床中发现不少老年患者是在患肢破损长时间不愈才到医院治疗的,这时候进行手术既增加了治疗的难度,容易发生感染,又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治疗效果。
专家提醒,肥胖的中老年人、糖尿病患者、孕妇、下肢浅静脉曲张患者及曾有血栓性静脉炎的人群在春寒料峭的季节,仍须密切关注下肢变化、尽量增加活动量,一旦出现肿痛不消、走路困难的症状需尽快到医院查找原因,避免延误治疗。
来源:大洋网-广州日报
- 2010.03.23
- 2010.05.21
- 2010.05.26
- 2010.05.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