贫困生在应对方式上的不正确、不完善也导致了他们抑郁心理的产生。贫困生的生活要比其他同学更艰难,他们遇到的困难较多,需要通过求助才能得到解决。他们需要更多的理解和支持,需要倾诉的对象。然而当贫困生遇到困难时,多数是向家人和以前的同学朋友求助。这反映出他们求助模式处于不完善、不理想的状态。其主要原因是大学生自尊心较强,使他们的心理戒备更重。在大学集体生活中,同学之间的利益冲突较多,使同学间的社会支持产生了障碍。再有,高校师生关系一般较为淡薄,所以学生没有信心去向老师求助;学校的专业咨询机构宣传不够,学生前去求助的也很少。
贫困生的人格特质也导致他们抑郁心理的产生。贫困生在人格特质上更多表现为内向、谨慎、情绪不稳定,参与社会的程度较低等特征,如果贫困生经常表现出沉默、谨慎、自我封闭、情绪化等特点,则会导致他们产生为一些无谓的事情心烦,总觉得别人厌恶自己,难以集中精力做事等不良心理。
父母的教养方式也很重要。贫困生家长一般受教育程度不高。一些家长经常为鸡毛蒜皮的小事发火或在孩子不知道原因的情况下发脾气,当着别人的面莫名其妙地打骂子女,并超过了孩子可接受的程度等,这些也成为学生产生抑郁状态的原因。
积极指导提高心理素质
如何提高贫困大学生心理素质和适应能力呢?心理专家认为,贫困生应当通过多种渠道获取社会支持。宁夏大学将根据这份调查报告,扩大和完善贫困生的学校支持网络资源。
学校还将通过开设大学生心理健康方面的课程和讲座,帮助学生了解其自身的心理健康状况,让他们知道自己需要改变的心理特点以及引起这些不健康心理的原因,学会如何改变自己的不良情绪,完善应对的方式。
宁夏大学教育科学学院心理系主任王淑莲告诉记者,2003年他们开展了对大学新生的团队心理辅导,取得了非常好的效果。今后,打算将贫困生组成互助小组,充分发挥贫困生相互协助的精神达到共同应对困难、共同成长的目的。并通过开展团体心理辅导活动给予集体性的帮助,使愿意参加该活动的学生组成更大的团体,这样可以扩大贫困生的社交圈子,以增强贫困生的心理适应性。
来源:科技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