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法按摩是一种物理疗法,是治疗小儿脑瘫的重要疗法之一,也是经络调节的主要内容,而且还是我国医学对小儿脑瘫的重要康复治疗手段,它无服药之不便,针刺之痛苦故易为患者接受。
脑瘫在新生儿中,发病率较高。它的类型较多,美国脑性瘫痪协会将此病分为痉挛型,手足徐动型,强直型,共济失调型,肌张力低下型。一般以痉挛型,肌张力低下型为多见。
痉挛型脑瘫约占2/3,主要表现为上肢,屈肌张力增高,下肢以伸肢,内收肌张力增高。此型患儿多见四肢瘫和双下肢瘫及偏瘫型的脑瘫,这是根据受累部位不同而分型。而肌张力低下型脑瘫主要表现为肌张力明显降低,肌肉松弛而无力。
在给痉挛型脑瘫手法疗法的同时,应采取对痉挛抑制的原则。小儿手法操作,患儿多取仰卧位,而医者一般均取坐位操作。在施手法时多用拇指和其余四指的指腹或指尖揉,推,搓,摇等。医者在手法应用中,应根据患儿治疗需要,持续一定时间,还必须根据患儿的体质,病情及操作部位等不同情况来决定力量的大小,哪种手法,例如:针对痉挛型脑瘫而言,它的主要特点是上肢屈肌能力增高,下肢伸肌,内收肌能力增高。有了这种特点之后我们可选择一些抑制痉挛的手法操作。因为痉挛症状常在患儿用力,激动时加重,安静入睡时减轻,所以我们采用手法之前应当让患儿处于安静状态下进行。这时可以通过一些轻快柔和,平稳着实的揉法。在揉法当中又包括大,小鱼际揉法。掌根揉法,掌揉法,单指揉法,但又根据痉挛部位不同而选择不同的揉法。如果屈肌痉挛,就可以通过大小鱼际揉法,单指揉法进行交换施行。主要以伸肌为主要部位,辅助手,足阳经及出位为次,这当中可要注意手法的节律性:不可快慢不一,轻重不一;深透度是否到达病变部位,起到调节机能作用,也就是说我们手法操作要?“轻而不浮,重而不滞”。
痉挛型患儿的牵张反射亢进,致使某些肌群的张力明显增高,而拮抗肌的张力相对不足,反复多次牵拉活动,能使痉挛肌的牵张反射转为抑制,从而使痉挛肌肉放松。治疗师牵拉痉挛肌时,动作要柔和,以防肌腱损伤。同时,要使患者合作,避免哭闹,对抗和自己用力收缩,否则加重肌痉挛,快速牵拉手法,即对肌肉进行快速而轻柔的牵张,是一种低调值刺激,可易化这些肌群,抑制对抗肌群,缓慢牵张手法对痉挛肌有抑制作用,轻度挛缩和肌痉挛者可采用持续的缓慢的,小力量的牵张。例如:痉挛性上肢瘫牵张手法,治疗师一手握住患儿肘关节附近,另一手握住手心,使手,腕,指关节痉挛关节牵拉,使上肢恢复到原来的屈曲痉挛状态。如此反复作被动牵拉活动。一般患儿在仰卧位和站立位时进行,易达到上述抗痉模式,坐位时进行阻力要大些,治疗对痉挛肌的牵张动作要缓慢,轻柔,逐渐达到关节的最活动范围,以不使患儿明显疼痛为度,进行较长时间的,温和的牵张运动效果较好。
由于痉挛型的脑瘫儿关节痉挛,自主运动十分困难,严重者出现肌腱挛缩,关节畸形,治疗师检查清楚哪个部位出现问题,就应当采取一些有效的措施,膝关节屈曲,可用矫形法,令患儿仰卧,操作者两手重迭,在患儿膝部按压;髋关节内旋可令患儿仰卧,两下肢屈曲外展。操作者双手分别按于双膝上方内侧,向外上方向下按压;踝关节背屈不充分时,可让患儿取仰卧位,将足掌放平。操作者一手握住患儿足前掌下方,另一手放于足背中上方,用力向下快速按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