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公众合理用药援助系统
药品查询
请勾选查询条件后检索
药品名 企业名 批准文号 功能主治
你的位置:首页 > 药讯频道 > 药讯 > 医药新闻 > 正文
第二军医大学校长谈手足口病防控与公共卫生安全
www.yongyao.net  2008-5-8 9:48:22  来源:  责任编辑:
分享到:

文汇报近日刊发了解放军第二军医大学校长张雁灵的署名文章,全文如下:

当前对公共卫生安全防护的理解已不再局限于某一个国家和某一级政府,而已全球化。如何提高认识,加强引导,扩大宣传,普及知识,使民众既不失措恐慌,也不漠然轻视,以积极科学的态度对待突如其来的疫情,是应对类似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亟待关注的重点。 

由于地区和认知程度的差异,国内许多民众对公共卫生安全防护的认识仍然亟待提高:一是对公共卫生安全防护的科普知识了解有待加强,二是认为公共卫生安全是政府部门和医疗机构的事,与己关系不大,三是个人自我防范意识薄弱和应急反应紊乱。 

我们需要拿出切实有效的对策措施,不断强化卫生部门、医疗机构和普通民众对公共卫生防护必要性、迫切性和重要性的认识。其一,政府卫生部门要把公共卫生安全防护放在卫生工作的首位;其二,各级医疗机构要加强传染病疫情监测和治疗,变“等病人”为“找病人”;其三,人民群众要提高思想认识和自我保护意识,变“治病为主”为“防病在先”。 

截至5月2日,安徽阜阳肠道EV71病毒导致的手足口病感染病例上升至3736例,并造成22例死亡,引起了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5月2日,国家卫生部为进一步加强手足口病防治工作,已决定将其列入传染病防治法规定的丙类传染病进行管理,实行24小时内网络直报。    

由肠道病毒EV71感染引起的手足口病患者多为婴幼儿,大多数病例症状轻微,经及时治疗可痊愈。可以这样说,手足口病可防可控,做好儿童个人、家庭和托幼机构的卫生整治是预防感染的关键。手足口病作为世界范围广泛流行的传染病,引起各级政府、职能部门和广大民众的普遍关注,既有民众对健康需求随经济不断发展和生活水平逐步提高的主观原因,也有疫情大范围突发导致病例逐步增多的客观情况。目前,如何提高认识,加强引导,扩大宣传,普及知识,使民众既不失措恐慌,也不漠然轻视,以积极科学的态度对待突如其来的疫情,是应对类似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亟待关注的重点。    

实际上,当前对公共卫生安全防护的理解已不再局限于某一个国家和某一级政府,而已全球化。因为,随着国际交往的日益增多,某些公共卫生突发事件影响的绝不仅仅某一地区或国家的利益,可谓触一发动全身。而千百年来一直困扰人类的各种传染病性疾病带来的公共卫生安全危机,仍然还是严重威胁着人类健康和生命的重要因素。这些都给现行的公共卫生行政管理体制、运行机制乃至公共卫生体系带来新的严峻课题。  

虽然,国际上对公共卫生安全防护所采取的具体措施各不相同,但坚持“预防为主、防治并举”的思想相对一致。美国防范大规模流行性传染病的法律除联邦法律外,还有州、县等地方性法律法规。规定特别强调,医生要将本地已知或疑似传染病病例在24小时内报告给县卫生部门,县卫生部门则应向州“卫生和环境控制部”报告所有传染病例。在法国,国家传染病防治体系是建立在“强制申报”、“死亡统计”、“国家传染病防治中心”、“监测网络”基础之上的。运行可靠的预防措施确保了许多国家百年来未出现暴发性传染病的大规模流行。 

我国自新中国成立以来就开始关注公共卫生安全问题,国家也先后制定过多部法律来保护环境、预防疾病和促进健康。纵观我国政府公共卫生事业的发展历程,国民人均寿命不断延长、新生儿死亡率不断降低、传染病发病率不断减少、慢性非传染性疾病得到有效控制等等,都彰显出以人为本、服务民生、科学发展的理念。我国明确提出在“十一五”期间,要逐步建立健全中央、省、市(地)、县四级卫生应急工作管理体系,并建立完善卫生应急管理投入机制,不断改善工作条件,为有效应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维护人民群众健康,提供切实有力的保障。    

然而,由于地区和认知程度的差异,国内许多民众对公共卫生安全防护的认识仍然亟待提高:一是对公共卫生安全防护的科普知识了解有待加强。在尊重科学、崇尚科学的今天,在一些地方,人们对疾病的诊治仍有误区,存在有病不找医生看、小病不到医院看的现象,这在西方发达国家是极少见的。二是认为公共卫生安全是政府部门和医疗机构的事,与己关系不大。其实,既然是公共卫生,涉及每一个公民,就需要全民去积极参与。2003年的SARS流行,对民众就是一次严峻的考验,由于政府干预得力,群众参与度高,使得我国抗击SARS取得巨大成功。三是个人自我防范意识薄弱和应急反应紊乱,容易扩大公共卫生安全事件的负面影响。从一些传染病流行失控事件上看,都突出反映民众的自我防范意识不强。一件公共卫生事件突发后,往往需要政府文件和媒体报道才会引起重视;但与之相反,有些人又走向另一个极端,也就是说反应过度。这些现象说到底还是缺乏对公共卫生常识的正确认识。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本网无关。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返回资讯中心 返回资讯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