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汶川大地震发生之后的第十六天,记者来到成都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在这里,记者了解到,至今该院保持着收治伤员死亡率为零、院内感染率为零的记录。
骨科主任汪亚强说,该院累计收治伤员近300名,现在还有70多位伤员,有的在等待二期手术进一步治疗,更多的人伤情稳定,进入康复阶段。
地震发生最初两日,收治伤员最多,抢救工作十分紧张繁重。伤员大都有外部创口,现场指挥抢救的院长罗才贵决定,对病房全面清理,伤员衣物集中销毁,并组织中医专家拟定中药方,采取中药熏蒸的方式,每天一次,进行病区消毒。中药方针对当地暑热多湿的气候特点由多种清热解毒除湿的中药组成,不仅可清洁空气,且利于伤员缓解暑湿,降低痛感和改善食欲。全体医护人员也服用中药汤剂,严控交叉感染,保持战斗力。
汪亚强介绍,面对前所未有的救治压力,全院上下团结奋战,确保了零死亡率,这里面也有国家中医药管理局派来的医疗队的贡献。
由北京中医医院、中国中医科学院西苑医院和广安门医院的专家组成的医疗队在这里已经工作了一周多了。北京中医医院骨科医师罗涛、彭亚告诉记者,医疗队由10名医护人员组成,来时,他们看到这里的同行已经疲惫不堪了,强烈感受到灾害的残酷和救治工作的繁重,本来希望到最前沿去,但大家立即在这里投入了工作。罗涛说:“来这里,我们不是专家的身份,我们都是战士、都是战友”。至今他们已经做了十几台手术,其中最大的一台耗时5个小时,由北京中医医院的雷种民主任亲自操刀。不仅于此,北京中医医院还随队带来了一批该院特制的中药“红纱条”,用于外敷创口,对消除感染,促进愈合,新肌生长,疗效显著。有一位截肢伤员曾一度创面生疽,秽味很大,经敷用“红纱条”,得以好转。许多被埋伤员经受了长时间的强力挤压,收治后出现肾衰症状,广安门医院派来的肾内科专家则在救治这类伤员过程中发挥了关键作用。
记者还了解到,为了发挥中医药在防治感染、促进伤员康复中的特色优势,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几天前还为该院增派了相关领域的专家。记者见到了其中一位,来自天津中医药大学第二附属医院的张朝晖。他说,经过这几天的施治和效果观察,对中医外治法的作用充满了信心。他长期从事糖尿病足的研究,对治疗伤口感染、外伤后褥疮以及促进伤口愈合等方面有着丰富的实践经验。他介绍说,祛腐生肌类外用中药,本着“给邪出路,肉生皮长”的原理,可以有效降低伤员疼痛感,减少分泌物,促使坏死组织脱落,促进新生组织成长,基本上不加用抗生素类药品,有效避免了其毒副作用。他还介绍,为支持中医外治法应用,天津达仁堂专门捐献了一批“高万红”、橡皮生肌膏等清创药物。就在记者发稿前,张朝晖的老师、我国中西医结合治疗疮疡的大家、年过八旬的李竞老先生从天津飞抵成都。李老对记者表示,创伤后一两周,伤员将面临伤口感染的严重威胁,正是中医药发挥作用的时候,我们绝不能错失了治疗良机。
广安门医院副院长汪卫东此次作为中医心理康复专家来到灾区,今天去德阳、江油等重灾区灾民安置地调研,一早便出发了,据说要很晚才能回来。
在采访中,记者还体会到各方面力量为促进伤员身心康复所付出的努力。为灾区提供了药物支持的达仁堂公司负责人马先生告诉记者,来到这里后,他很受感动,一方面是灾区人民面对灾害表现的坚强,一方面是社会各界对伤员的关怀。他说,有一个14岁的学生截肢后,非常抑郁,有一个60多岁的老人一直尽心地照顾他。后来才知道,这位老人是一个志愿者。还有一批来自北京通州宋庄画家村的自由职业者也在这里为伤员端屎端尿,翻身按摩。每天,都有面包等食品送到病房,这都是面包店按伤员人数定做好委托志愿者送来的。
来源:中国中医药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