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公众合理用药援助系统
药品查询
请勾选查询条件后检索
药品名 企业名 批准文号 功能主治
你的位置:首页 > 药讯频道 > 药讯 > 医药新闻 > 正文
假医骗人惯用伎俩汇总:医托易关注哪些人
www.yongyao.net  2008-7-2 14:52:24  来源:  责任编辑:
分享到:

近些年,全国各地出现一批治疗各种专病的“专科医院(门诊)”或所谓的“医疗中心”、“研究院(所)”等欺诈消费者的医疗机构。他们打着“救死扶伤”的幌子,通过各种手段在社会上到处招摇撞骗,使广大患者深受其害。目前,形形色色的假医骗人现象,已成为社会痼疾和公众热议的焦点,并引起了执法部门和社会各界的关注,这些假医骗子的贯用伎俩主要有以下几种:

假医骗人伎俩之一:大作虚假广告

家住安徽的老叶因抱孙心切,看了上海一家医院在各大电视台做的“送子”广告后,就打电话催儿子儿媳去诊治。到医院之前,儿子曾多次打咨询电话,该院声称顶多花两三千元就能抱上孩子。到院后夫妻俩分别被诊断为“女性原发性不孕”和“男性不育”,治疗仅5天,医药费就花去3.5万余元。但随后儿媳到另一家医院检查发现,她已经怀孕一个多月了。夫妻不仅被骗巨款,还时刻担心,妻子吃了那么多不该吃的治不孕症药物、做了各种不该做的治疗,是否会影响孩子的正常发育。

目前医药市场各种各样的“特色”门诊、“专病”医院等医疗机构蜂拥出现,五花八门的医疗广告无处不在,许多号称“专治”的内容,实则为“专骗”的伎俩。尤其需要警惕的是,那些假医骗子们利用广大群众对媒体、特别是各级党和政府主管媒体的信任这一心理特点,不惜重金在广告宣传上大做文章。据新华社消息,广西卫生监督机构在监测各大、中媒体发布的1.29万多条(次)医疗广告中,涉及各类医疗机构102家,违法虚假医疗广告竟占总监测数的98%以上。其“虚假”主要体现在,内容完全是江湖游医夸大其词的吆喝,疗效难以置信。监测发现,约有67%的广告没有按有关规定经卫生行政部门审批的证明;37%篡改了原审批的广告内容;80%是民营或股份制医疗机构的广告。这些大肆做虚假广告宣传的基本都是类似的假医骗子所为。

假医骗人伎俩之二:雇用“医托”拉人

湖北大悟农村青年小张在父亲陪同下,慕名来找湖北省人民医院肝病科专家看病,可是没有想到一下长途客车就被一名“热心人”介绍到了一家所谓的“专治乙肝”的私人诊所,花了几千元买的中草药,带回家吃了1个月,病情反而加重。这时,父子才感觉上当受骗。那个“热心人”实际就是“医托”。

“医托”是医疗服务进入市场后不正当竞争的产物。假医骗人的医疗机构或个人,大多是社会知名度和信誉度很低,无论在医疗技术设备和整体医疗服务水平上都与三级以上医院相差甚远。为了在医疗服务市场的激烈竞争中争得可观利益,他们就雇用“医托”,到处拉病人。有的“医托”在汽车客运站、火车站等处守候,一旦发现带着X光片或病历等有求医迹象的人,就开始出击。更多的“医托”是在技术实力雄厚的三级知名大医院门诊部活动。

“医托”通过各种招数引诱和误导病人上钩,其主要骗人手段,一是为取得病人的信任,多以患者或患者家属身份与求医者套近乎、拉老乡关系,热情地询问患者病情,无论对方得了什么病,他都说自己也得过,或说家里人、朋友得过,并说如何难治,终于找到什么专家治好了;二是取得求医病人的信任后,就以“亲身经历”诉说“大医院看病贵、难治好”,“给我治这病的医院(诊所),疗效又好又便宜”等;三是,巧装热心人,帮忙做好事,将病人带至目的地,让病人上当受骗。

实际上医托带患者看病的医院(诊所)不仅医技不佳,有的连行医资格都没有。据上海市徐汇区卫生监督所去年接待的22名上当受骗患者来信来访举报反映,在本市三级医院就诊时被“医托”哄骗到位于龙华路的某门诊部就诊,该门诊部为病人开出的中药每贴费用500元~4000元不等,22次举报合计金额为38092元。据“医托”交待,干这行每人每月可领到雇用者600~800元的固定报酬,每拉一位病人还额外获得20~50元的提成。

“医托”通过诱骗拉到的病人,多是来自农村和缺乏求医经验的患者,由于路途遥远、人生地不熟、缺乏戒备,又无法提供现场相关证据,使此类投诉成为相关部门解决的难点。长年来,“医托”坑害了众多患者,扰乱了正常的医疗秩序,成为社会毒瘤。公安、医疗行政等相关部门虽联手采取了一系列措施不断予以打击,但“医托”把病人当成摇钱树,始终不肯放弃。他们常常相互勾结,变换战术,在与执法者周旋中达到哄骗病人、损人利己的目的。

由此,我们提醒求医者,要了解和掌握那些 “医托”们骗人的招数,时刻警惕着,识破他们的真面目和险恶用心。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本网无关。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返回资讯中心 返回资讯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