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我国首个肝脏移植科学注册系统(CLTR)的数据显示,我国目前肝脏移植患者一年生存率达到80.6%,肝移植后三年生存率已经从37%升至75%左右已接近发达国家水平。而在上个世纪90年代我国的肝脏移植患者一年生存率只有40%左右。
肝脏移植是技术要求十分复杂的实体器官移植手术。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副院长、复旦大学器官移植中心副主任樊嘉教授指出,近几年,器官移植技术的发展使移植手术越来越安全,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明显下降;新型免疫抑制剂不仅大大降低了排斥反应的发生几率,而且因为激素的早期减量与撤退,不会因长期服用激素而导致很多副作用,从而提高了患者的生活质量。
但是在现代外科的历史上,没有一个领域像肝脏移植一样对术后随访有着如此高的要求,能否及时发现和正确处理并发症对许多患者来讲生死攸关;能否精确合理地调节免疫抑制剂的血药浓度并平衡免疫抑制和药物的毒副作用,则直接影响到移植肝的功能。因此,术后随访的质量与效率对于肝移植受体能否长期生存具有决定性的影响。
器官移植追求的最终目标是最大限度地延长器官移植患者的存活时间和保持移植器官的良好功能。因此,移植手术的成功仅仅是新生活的开始,术后患者必须长期规律随访,在医生观察下接受高效安全的免疫抑制方案以减少人体对植入器官的排斥,并进行合理的饮食锻炼。然而以往对与术后患者的监控缺乏系统性,患者随访缺乏规律性,还有一些患者在术后自行更改治疗方案,这些因素都可能增加排斥反应和副反应的几率。
专家认为,进行定期监测,有利于及时发现病情变化,针对病情发展,早期予以针对性治疗。肝移植术后失败的一个重要原因是乙肝病毒复发,而抗病毒治疗要在有经验的专科医师指导下进行规范化治疗,使用药物时要掌握好适应证、剂量和疗程,用药过程中及停药后均要加强监测,以保障安全治疗,争取最佳疗效,同时还应针对每位患者不同情况、机体特点及药物特性安排具体治疗计划。
樊嘉教授指出,一个完整的肝移植术后监控系统可以改变以往术后随访零星、被动的局面,各地移植中心的医生可以展开积极主动的、系统的患者随访,根据患者的病情变化及时调整术后治疗方案。
来源:《中国医药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