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查官跟随运动员取尿样
从接获通知到运动员留取尿样或血样的时间,大约需要2到4个小时。在这个过程中,兴奋剂检查官的视线始终不能离开运动员。即使是运动员进入尿样收集室的洗手间内,检查官也要紧紧跟随,一定要当面看着运动员留取尿样。李拥军告诉记者:“我们的任务就是要‘锁定’运动员的身体,当然这个过程是非常保密的,不允许拍照、摄像,我们也将完全保护运动员的隐私。”
运送车配备武装人员
奥运选手的尿样、血样在封存后,将会以最快的速度由北京振远护卫中心用类似银行运钞车的专用车辆,运送到设在奥体中心的北京奥运会兴奋剂检测中心。运送车上还将配备武装人员,以防有人在途中强行拦车更换或者破坏尿样。
如检测结果为阴性,最终的检测报告可在24小时内出具,阳性报告则需要48小时,促红细胞生成素的尿检结果是72小时。
逃避检查花样翻新
哪些运动员需要接受尿检或血检,完全由北京奥组委、世界反兴奋剂组织和国际奥委会医学委员会来决定。李拥军告诉记者,挑选标准一般有三个:抽查、所有运动项目的前5名和目标运动员,即认为有可能使用兴奋剂的运动员。
对于运动员来说,不完成兴奋剂检查、检测程序,成绩将不被承认。但个别运动员因为运动成绩不理想或其他原因,回避、拖延甚至逃避检查。
“逃避检查的情况会有很多种,”李拥军透露,可能会有男性运动员佩戴假的生殖器或女运动员将事先准备好的尿样放在阴道内等情况,“作弊的手法永无止境,我们能做的就是不要被蒙骗。”他说,严格按照操作程序来做,才有可能将个别运动员作假的几率降到最低。(晨报记者 刘墨非)
奥运小历史
带来“灾难”的兴奋剂
兴奋剂危机首次涉及现代奥运会是在1904年圣路易斯奥运会上。当时美国马拉松运动员希克斯因为服用大剂量的鸡蛋清和士的宁混合物,导致在率先通过终点后倒地不起。
奥运会历史上著名的“苯丙胺悲剧”发生在1960年罗马奥运会上。丹麦自行车运动员詹森因服用过量兴奋剂在公路自行车比赛中死亡。这让国际奥委会痛下决心开展反兴奋剂斗争。1961年,国际奥委会医学委员会在希腊雅典正式成立。
兴奋剂有几类。刺激类药物可以提高身体和心理能力,副作用是心跳和血压急剧增高、脱水,有可能发生脑出血和心脏停搏而猝死;麻醉止痛类药物能使运动员产生欣悦感和心理刺激,但是用药会使痛阈提高而不觉伤痛,常使伤势恶化、判断能力下降导致其他危险,久用还可能成瘾;合成类固醇也是常用的兴奋剂种类,包括男性激素睾酮,口服或注射此药可使肌肉增加,肌力和耐力加强,但会破坏体内性激素平衡。
来源:北京晨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