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高企不下的CPI正从源头作用于医药产业,并最终传导至整个产业链。一开始是中药原材料随农产品价格猛涨,化学药的基本化工原料、辅料的价格也全线上升。比如包材成本占据总成本比例较大的大输液产品,一旦包材成本上涨,对相关生产企业利润的影响是较为明显的。
高企不下的CPI正从源头作用于医药产业,并最终传导至整个产业链。
去年下半年开始,整个医药行业面临成本持续上涨的压力。去年8月国家发改委发布的一份研究报告指出,虽然我国医药工业经济效益大幅回升,但上游原辅材料成本上涨等因素对医药行业持续发展的影响值得关注。2008年,这种趋势正在加剧。
一开始是中药原材料随农产品价格猛涨,化学药的基本化工原料、辅料的价格也全线上升。今年以来,药品外包装价格突然大幅飙升,且仍在涨价中;诸多医用包装材料如纸质药包材、明胶空心胶囊、药用丁基胶塞和药用玻璃管等价格均呈上涨态势。
从目前情况看,这一轮涨价浪潮并不会在短期内结束,由此可以断定,成本上涨将是影响今年医药产业运行的重要因素之一,医药企业进入高成本时代。而高成本压力作用于医药产业链,将会带来至少三方面的影响。
第一,药品价格倒挂现象将更为突出。对于一些利润空间有限的药品而言,如果定价部门不能及时调整零售价以及中标采购价,随着成本的升高,企业生产的这些品种很可能因无利或亏损而停产,这样一来,容易造成某些急需药品的临床短缺。去年以来,人血白蛋白等部分血液制品的紧缺,就与价格倒挂有很大关联。
第二,终端频繁提价。以片仔癀为例,去年底,片仔癀的国内销售出厂价由原来的150元/粒调高至180元/粒。这一现象并不是个别,在药品原辅料价格不断上涨、运输成本不断增加的情况下,品牌药为了给商业渠道留下足够的利润空间,纷纷号召终端提高零售价。
第三,普药进一步微利化。高成本影响最大的是原本价格空间有限的普药品种。那些单纯以普药销售为主的企业,将面临更大的生存压力,甚至由此引发整个普药市场的重新洗牌。
比如包材成本占据总成本比例较大的大输液产品,一旦包材成本上涨,对相关生产企业利润的影响是较为明显的。而对于创新药物或进口药物,由于产品定价较高,相较于价格低、数量多的普通药品而言,则具有较高的抗原料涨价能力。
普药企业面临过大压力,其根源还在于创新能力不足、普药产品产能过剩,这同时也暴露出目前国内多数企业单纯依靠价格竞争谋求生存的弊端。创新能力差的企业抗压能力弱,很容易被市场淘汰。
来源:医药经济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