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省省长罗志军前往镇江,就医疗卫生工作进行专题调研。“罗省长说,镇江的经验有推广性”,全程陪同调研的镇江市府副秘书长、市医改办主任林枫7月23日告诉本报记者。
事实上,正在进行中的全国城乡医保统筹课题,就相当看重镇江的实践。该课题是国家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统筹城乡就业与社会保障”研究的一个子课题,其牵头人、武汉大学社会保障研究中心王保真教授6月份专程赴镇江实地调研,对镇江的做法非常认同。
今年1月中旬,卫生部部长陈竺在镇江调研时提出,希望镇江在全国新一轮医疗卫生制度改革中再做一次“领头羊”。在医改方案出台前夕,镇江市也在为成为医改“全试点”而努力。
医保待遇可“升级”
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提出,医疗保障大网要逐步消弭地域差别和城乡差别。
目前,中国广泛存在着城镇职工、城镇居民和新型农村合作医疗这三大社会基本医疗保险制度,要在全国范围内实现“无缝衔接”殊非易事。林枫认为,关键在于制度设计要体现公平,不以人群的身份来区分险种,并做好制度之间的衔接。
镇江市正在运行的医疗保障制度包括统账结合的基本险、城乡居民基本险、单建统筹住院险等三个基本险种。其中,统账结合的基本险是由当初的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演变而来,后者于2002年建立之初,就向全社会开放——只要按规定缴足额费用,包括灵活就业人员、大病患者等在内的任何人都可以参加。“退休人员、甚至85岁以上的老人我们也不拒绝”,林枫表示,镇江医保没有“身份烙印”,这是“公平”的首要体现。
2007年,镇江市把城镇居民医保与“新农合”归并为“居民基本医保”,也采用了同样的设计思路。目前这一块的筹资水平由起步时的50—60元/年,提高到125元/年的平均数,部分地区已达到250元/年。
较之“统账结合基本险”人均1500元/年左右的筹资标准,居民基本医保仍处于低水平。本着“开放”和“兼容”的思想,镇江也为希望提高保障水平的参保者预留了转接通道——只要补足金额,就可以转换到“统账结合综合险”。
林枫告诉记者,医保统筹基金实行现收现付制,制度间的转接因此相对简单:个人只要补足个人账户积累和一部分统筹基金,就能享受到更高一级的保障。
“不同险种的依据只是经济水平的高低,用以满足不同层次的需求”,林枫认为,这样的制度设计对全国医保统筹应具有相当的借鉴意义。因为在现有的发展水平下,按照同一筹资水平来保障所有人是不现实的;医疗保障体系必将经历从多种制度向单一制度、从低保障水平向高保障水平、从部分人群向覆盖全体的过渡。
多制度并存也是“大数法则”的内在要求。林枫指出,在一些县或小城镇,城镇职工医保和“新农合”就能基本满足需求;而很多城郊地区“新农合”往往与城镇居民医保合二为一——只要制度之间建立相互转换的政策接口,随着经济发展水平的提高,不同医保制度之间的融合是大势所趋,最终可以实现并轨。
“就诊人头”管控法效益明显
“如果居民基本医保的筹资水平提高到每人600元/年,我就能把保障水平提高到和城镇职工一样的标准,基本实现统筹。”林枫宣称。
上述镇江市自2002年起开始建立的“全民医疗保障”制度,为统筹迈出了坚实的第一步。林枫的“底气”还来自于健全的医疗费用管理。“衡量医保水平不能光看支出,而是要提高效率,以更少的钱得到更多的保障。”他说。
三年来,中国新农村合作医疗的筹资水平已从10元提高到了80元,但相应的医保待遇并未翻番。林枫指出:“比医改投入总量更重要的是投入的方向和方式。”
医改之初,镇江实行的是定额结算办法和“总额控制”办法;现在则逐步确立了以“就诊人头”指标为核心,以“总额预算”为基础的复合式结算办法。
镇江市医保结算中心主任李一平介绍,医保中心每年都会根据参保人数和工资基数测算出医保可用资金,提取4%的风险基金,以及6%的个人账户结余,剩下的90%即当年可用资金,据此编制二级明细预算。
医保结算中心制订了基金支付的一揽子指标,包括均次费用、人头人次比、门诊和住院工作量、药品比例等等。其中最核心的就是“就诊人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