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忠堂指出,医生在手术中用多少耗材与耗材供应商的回扣有很大关系,“这其实和医生开大处方、大检查没什么两样,不同的是前两者还有卫生行政部门、医院能监管,后者则完全无人能管。除了用多少值得商榷之外,这些用到患者身上的上百元、上千元甚至上万元的手术耗材真的非要贵的吗?事实上,很多手术耗材贵贱对手术效果差别不大,除非是婴幼儿等特殊情况,需要耗材特别精细。”
各部门难以监管
面对这些有损于患者利益的行为,有没有部门能够站出来监管?答案是无奈的,各部门都没有相关依据来监管。
据了解,目前物价部门对医院的监管基本上只集中于医疗价格的加成是否合理,譬如对药品和医疗消耗品15%的加成收费是否有“超标”收取,但是对诸如这些高价耗材的使用是否合理,以及有否存在重复使用的问题,难以监管。记者从消费者协会了解到,虽然有过很多患者对手术耗材价格高颇有微词,但由于医患双方信息的不对称,使患者根本无法判断医生对手术耗材的使用是否合理也就无从监管,再加上医患关系不是纯粹的消费关系,所以不适合插手。至于医院内行政管理方面,行内人士坦言,有效的监管根本难以实现,因为手术耗材进入医院,不仅仅是医生收取回扣,就连很多管理人员也利益均沾,所以就不可能进行有效管理。
对策:手术费“打包”收费
哈尔滨医科大学附属一院党委书记李为民建议,对现行医疗服务价格定价不合理部分,首先要进行充分的调研和成本核算,使医疗服务价格的制定更加合理化,将耗材价格降下来,增加医生技术劳务的价值。同时,进一步完善特需医疗服务价格管理办法。特需医疗服务项目价格可实行价格主管部门的备案制,将医院已经或即将开展的、确实能为患者提供优质高效的特需医疗服务的项目拿到政府价格主管部门备案,备案待批期间可以按备案价格执行。
陈忠堂教授告诉记者:“事实上,在欧美等西方国家,医生在手术中到底该用多少耗材也没有统一标准。不过在这些国家,病人参加了商业或者社会医疗保险,手术基本由保险公司"买单",为了杜绝医院或医生"乱花钱",保险公司都会雇请具备医学知识的专业人士对医院的手术成本进行监管。这种第三方监管才是最有力的杜绝手术耗材高价的办法。”
针对手术耗材过度使用增加患者负担的问题,国内一些城市也开始对此进行了规范。例如,宁波规定,对手术中使用的一次性材料实行打包收费,并入手术费价格。例如过去一个阑尾炎手术费用是150元,再加上各种材料费等一共是450元左右,而现在实行的是打包收费,一次性费用460元,耗材费不再逐项收取。其次,规定使用200元以上的材料,必须经患者或家属签字同意,并将所用材料的条形码贴在相关收费记录单上,便于监督检查。据了解,为了避免医院以材料费的名义抬高医疗费,仍在修改的广东医疗服务价格改革方案也有计划将材料费纳入手术费用中“打包”收取。众多专家希望这种“手术打包收费”能够成为一种杜绝手术耗材高价的尝试。
来源:当代健康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