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进行成本核算后,仅低值易耗品一项,一个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就可以每月节约20万—30万元,占其年度总成本的1%。”王述华称。像北京朝阳医院这样的三甲医院,由成本管理而节约下的耗材费用可达每月300万—400万元。
在推行医院的全成本核算管理中,北京先于上海一步。2004年初,朝阳医院接受北京市卫生局的委托,开展全成本核算的试点工作。
“望海康信”披露的数据称,这一制度运行三年后,朝阳医院门急诊人次增加25.55%,年出院人次增加23.08%;在社会附加成本(如:能源、材料、基建)逐年加大的情况下,门诊次均收费水平减少1.74%,住院每床日收费水平减少7.69%。医院年收益三年提高了9.91%,成本收益率增加38.83%;医院资产总值三年增长了29.18%,其中固定资产增长20.02%。
铺垫医改下一步
从上世纪90年代中期,上海不少市级医院就引入了成本管理。不过,“当时主要关注可控成本这一块。”上述副院长介绍,随着医疗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入,进一步深入开展医院全方位的成本核算管理已提到医院管理的议事日程上来了。
为此,这家医院把全院科室划分为347个核算单元,一一重新确认资产和人员。“我们对每个科室都会按量考核,希望成本能与业务量和收入同比增长,从总体上说呈现成本下降趋势”,她说。
全成本核算管理通过细分的项目来分析收支,不仅能够帮助单个医院找到成本控制点、优化资源配置,也有助于分析亏损原因,为财政补偿提供依据。
“试点的基础报告出来后,我们就有充分的理由说服政府增加补贴,甚至条件成熟时放开价格。”上海市卫生管理系统的人士称。
全成本核算管理还将是权威的医疗服务定价参考。有数据称,目前政府对医院的财政补贴全国平均值已不足5%,医疗收费成为医院主体的运行支撑补偿来源。然而我国医疗定价长期沿用费用测算法,价格严重背离。按照国际成熟经验,成本核算才是最为根本的定价法。“医疗体制改革不可能在扭曲的价格补偿机制上进行”,上述人士说。
医院的全成本核算管理在国内尚处起步阶段。1988年,世界银行在一项调查中发现,中国的医院根本没有所谓的“成本”概念,“人们甚至无法据此倒推一些病种的发病率”。复旦大学公共卫生学院教授、曾经担任联合国世界卫生组织助理总干事的陈洁表示,医院的成本核算对卫生事业的发展和管理至关重要,财政补偿和药品降价也必须以此为基础。
在卫生部构建的“四梁八柱”医改方案中,医疗管理体制是其中不可或缺的一环。“全成本核算管理有助于政府确立基础医疗机构的管理模式”,王述华说。
相关链接:
医改方案的“四梁八柱”
中国医疗改革涉及的相关部门正在进行协调开展工作,卫生、保险等部门将要实现信息的共享,共同推进改革。
目前的医改方案可形象地概括为“一个大厦、四梁八柱”。“一个大厦”指总体目标,即“建设覆盖城乡居民的基本卫生保健制度,促进人人享有基本卫生保健”;“四梁”指“公共卫生服务体系、医疗服务体系、医疗保障体系和药品生产流通体系”;“八柱”指“管理体制、运行机制、投入机制、价格形成机制、监管体制、人才保障、信息系统、法律制度”。
来源:南方报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