受原料价格变动、环保等因素影响,阿莫西林制剂利润缩水
近日,记者从业内人士处获悉,目前阿莫西林制剂市场的变动加剧,一些中小企业和新进企业的亏损面较大。
随着2007年抗生素制剂市场走出低谷,阿莫西林制剂的销售总量在增加,但利润和发展空间都在缩小。
更有不少专家指出,阿莫西林或将遭遇前所未有的危机。
原料价格起伏不定
蜀中制药总经理安好义向记者表示,去年,阿莫西林原料药的价格出现了不正常的起伏,让制剂行业和下游渠道及终端蒙受了较大的损失。
今年,阿莫西林原料药的价格从年初的210元/公斤一直涨到7、8月份的520元/公斤,对于制剂生产厂家来说,这就一下增加了上千万元的成本投入。但是在9月份之后,又下滑到现在的260元/公斤,实在让制剂企业措手不及。而今年前3个月的阿莫西林原料价格增幅高达50%,现在虽有所下降,但依然在中高位运行。与2007年相似,价格是人为炒上去的,因此,不排除在奥运以后有大跌的可能。原料的涨跌,让制剂厂家陷入两难的境地。买呢,生产成本太高;观望,又怕错过销售良机。
同时,原料企业环保的压力也多多少少会转嫁到制剂厂家身上。更重要的是,原料生产厂家在趋利冲动下很容易突破行业自律,形成“价格走高—蜂涌扩产—价格崩盘—降产退出—价格触底反弹”的恶性循环。
不规则竞争
据悉,由于阿莫西林制剂技术门槛不高,用量又大,所以国内注册生产阿莫西林的企业多达300余家,竞争非常激烈,行业淘汰率很高。据华源网的一份6月阿莫西林销售榜单显示,本年度上半年新进厂家高达12家,而从业内消失的厂家也有10家之多。而且这些厂家多数为小型企业,抱着投机的心理进入,结果在竞争的压力下不得不狼狈退出。
另外,由于头孢菌素类等新一代抗生素产品的挤压,部分阿莫西林等青霉素制剂已退出了城市市场(三甲医院、大型药店等),成为第三终端的主力军。然而,第三终端同样具有消费水平不高、消费点分散的不利因素,造成企业销售成本增高,或是借助某些小型的不太规范的渠道提高了风险。现在,除了比较强势的企业能够在第三终端做得比较好,大部分企业都无法真正立足于第三终端。
政策因素不容忽视
不过也有分析人士指出,在市场还不完全规范的情况下,政策会对企业带来一定的影响。国家发改委的多次抗生素降价,对阿莫西林制剂的影响是比较大的。一是阿莫西林的生产成本在增加,而价格却不断下跌。二是头孢类等高端抗生素产品价格下调,与阿莫西林制剂价格已相差不大。从市场竞争方面讲,阿莫西林的价格优势被大大压缩,而这种降价行为很可能再次发生。
同时,以《制药行业水污染排放标准》为起点,国家的环保风暴将会越来越激烈。从制药生产企业的环保设置基础来看,要达到COD150mg/L的标准还需要大量的财力、精力和时间投入。虽然产品本身的排污强度不大,但是由于量大,排放规模远大于小型高污染、高危害产品,也就使得抗生素行业受到的关注面和风险度更高。
对于今后阿莫西林的市场发展趋势,安好义认为,觉醒的消费者已成为推动市场规范的重要力量。随着消费者消费水平的提高和用药习惯的改变,药品的更新换代大大加快。据了解,目前在很多终端市场的诊所,抗感染输液药品或是针剂发展势头迅猛,因为它们见效快,价格也与口服剂相差不大。
“由于阿莫西林制剂技术门槛不高,用量又大,所以国内注册生产阿莫西林的企业多达300余家,竞争非常激烈,行业淘汰率很高。
在市场还不完全规范的情况下,政策会对企业带来一定的影响。”
来源:医药经济报
- 2007.11.15
- 2008.03.17
- 2006.07.24
- 2007.06.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