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背景
2008年元旦,由财政全额拨款的安徽芜湖市医疗机构药品管理中心挂牌成立。全市8家市属公立医院的药房,改名药品调配中心,全部转到这个全额拨款性质的事业单位。药品、药剂人员与医疗机构的利益关系切断,“医药分开”改革直指“看病贵”顽症。
这一改革举措引人关注。
药价降了,回扣没少
奥运期间,安徽芜湖市第二人民医院。正在拿药的市民李先生对记者介绍说,“‘洛汀新’是高血压患者常年使用的药品,过去14片装的卖52块,现在不到50块。”
“这中间的差价,就是我们直接让利给患者的那个5%。”芜湖市医疗机构药品管理中心二院配送中心的陈斌说,“几乎每种药的价格都降了5%。”
按照规定,药管中心的药品,按采购价顺价加成10%向患者销售,比国家规定的顺价加成的比率降低了5个百分点。也就是说,改革后群众在医院买每种药要比过去便宜5%。按照芜湖一年近2亿元的药品销售额计算,群众将得到接近1000万元的实惠。记者了解到,截至6月30日药管中心共销售药品11368万元,直接让利给老百姓达520万元。
但是,撤了药房并没有减少药品回扣现象。芜湖二院院长何思忠坦言,目前“开单提成”顽症并没有被祛除,甚至更胜从前。医药代表直接让医生报数据,给回扣。医药代表不除,他们总会有办法把“回扣”送给医生。
不过,这场改革显然已经让诸多药品销售企业“坐不住”。首先就表现在药商纷纷要求医院清还拖欠的药款。药商们和医院没有生意做了,敢和医院“叫板”了。
改革面临“十面埋伏”
医药分开打破了药商与医院、医生间“以药养医”的潜规则,割断了医院、医生的“高营养”脐带,利益格局的变化将使许多医院面临如何发展,如何留住人才的新难题。
“收入的下降导致医生人心不稳”,一些院长对可能出现的“人才外流”忧心忡忡,由此产生的后果同样会反作用于“医药分开”改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