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哲回应称,广东省药品专家库由医学、药学、物价等方面专家组成,有6000多名专家,都是从全省二级以上医院的副主任以上职称的药师和医师中层层选拔组成的,起码十几年的工作经验。
面对面谈判,每个小组专家人数8人。今年为了更好体现专业性,要求药学专家占2/3以上,医学专家涵盖不同专业,如中药、抗生素、肿瘤等,对应不同类型药品。
“专家谈判议价不是乱拍脑袋的,之前其实都做足功课。”谈判专家代表邝翠仪说,一个品种规定谈判时间一般是10分钟,但其实之前已经有两批专家进行了预选。专家们通过网络搜索,查阅国家药监局资料,研究每个品种的批文、组方、市价,分别给出建议价格,供谈判的专家参考。这样通过三批专家的研究,药价定位一般不会有太大误差。
关注
[“四怪”]
新药“等入围才生产”“报高价为养家属”
中山一院药剂科副主任邝翠仪在去年的面对面谈判中直揭药价黑幕而成为“明星专家”。昨天,这位泼辣敢言的女专家,再次披露今年谈判的四种“怪现象”。
第一怪,一问三不知。一些参加谈判的药企代表对新药的研发、药用一问三不知,就说“老板只是叫我来报这个价,不能再低了”。有的甚至一人带着6个药品的批文来,声称“我是搞销售的,只知道价格”。
第二怪,等入围才生产。一些企业的新药,只有批文,却无样品,甚至连产品说明书也没有。一问,才说“我们领导说了,等入围了再生产”。
第三怪,老药换新装,价格就翻倍。很多企业仅仅是将老药换个新包装、加个新规格、添一点副料,价格便要翻倍。这样的新药有上千种品规,难逃专家法眼。
第四怪,报高价只为养家属。谈判中报高价的理由千奇百怪。有的代表宣称:“我们原来是部队企业,养了很多家属,要发工资,所以成本降不下来啊!”
有业界人士直言,我国医药领域的各种“怪”和“乱”,根子在国家的医药管理体制,尤其是原国家药监局局长郑筱萸时代的乱审批,造成“儿子太多、饭却不够吃”,即药厂、药品、经销商都太多太滥,而社会资源却有限。这个问题只靠广东一省的药品采购改革,显然是无法完全解决的。
“根治医药领域问题,需要国家整体医改政策的出台。”省卫生厅副厅长张寿生坦承,目前广东乃至全国药品市场仍然存在品规、价格、流通混乱的“三乱”问题,广东将充分听取各方意见,推动药品阳光采购制度改革,力争用3到5年的时间逐步规范“三乱”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