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14日,发改委网站发布《关于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的意见(征求意见稿)》,公开向社会征求意见。这原本来是件好事。
为了解决公众“看病贵、看病难”六个字的困惑,方案共计用了1万3千多字。看来,这六字问题要解决其实是个相当复杂的系统工程,因此,广开言路、吸纳民智充实、丰富、完善显得更为迫切。
我本人也被激发了提意见、献智慧的热情。但终于在看完方案后归于沉默。
原因始终不好意思说——主要是看不太明白。您想啊,我在一家号称中央级的报纸主管要闻,平时没少刊发医改方面的报道,类似的电视谈话节目也当过多次嘉宾,这次发新医改方案正好我值夜班,又是第一时间接触,本来应该率先并积极发表意见才对。但我感到面对的是一篇专业的、晦涩的、冗长的学术论文,已经远远超过我低下的理解能力,于是深切地感受到在新时期加强学习的重要性,内心很是自卑,报名参加下届特奥会的心都有。
但后来看到许多人尤其是比我名气大得多的媒体人都看不太懂时,内心才得到了一些安慰,进而有了继续从事要闻工作的勇气。 央视《新闻1+1》10月15日播出《医改方案需配“说明书”》,著名主持人白岩松就以实际行动鼓励我: “看完这个医改方案的征求意见稿之后,我发现了一个新的难叫看懂难。” 节目还有句话很值得回味:都是中国字,连在一起却没太读懂。我佩服说真话的人,尤其说这句真话时使你在一些所谓的专家面前显得很弱智。
于是一个问题便浮出水面:如果连我们经常从事医改报道工作的媒体人都看不明白的方案,公众能看懂吗?看不懂怎么征求民意?
但有关方面和专家对这个问题的回应使我的情绪从自卑转化成了困惑。针对一些民众称《征求意见稿》看不懂的问题,发改委官员说,征求意见稿是在国内外10家机构各自独立完成的不同“新医改方案”的基础上综合而成的,一方面概括性的内容多且相当完备,另一方面具有相当的专业性,普通老百姓确实不容易理解其中的很多内容。
也有专家认同“看不懂正常”的说法。因为普通老百姓缺乏专业知识,他们意见一般只是给公共决策提供方向性的选择。他们甚至表示,公共政策的科学化、民主化决策是改革开放30年来不断总结经验、不断探索的问题,这次医疗卫生体制的改革中,前期邀请相关研究机构和其他一些单位提出不同方案,现在又公开向民众征求意见,从民主化方面,在中国重大改革方案中做得已经相当好了。
但这样的结果只能是发改委继续将征求意见的对象仅仅局限于专门研究医改问题的专家学者,让普通民众要么有话说不出,要么也只能说些与医改方案本身似乎毫无关联的“废话”。有观察员指出,其实公众最关心的问题不外乎以下内容:一是以药养医的局面能否打破,如打破,到底以什么养医?二是公众就诊费用能否下降?其三,医疗保障体系将如何完善?虽然文件中提到,“到2020年,覆盖城乡居民的基本医疗卫生制度基本建立”,但标准到底是多少?公务员、普通职工、城镇居民、农村居民能否相对一致,或者拉近差距?其四,医疗能否实现全国流动,是否能够结束划省(市)而治?其五,财政对医疗尤其是社区医疗到底有什么实质性投入?其六,医风医德能否有显著改善,当前的医疗红包、灰色收入问题能否得到根治,如何解决……可惜,新医改方案都没有明确阐释。
虽然为了提高医疗改革的公众参与度,医改协调小组还是想尽各种办法普及“新医改方案”。可是,社会征求意见的截止日期为11月14日,来得及吗?会不会又沦为一次声势浩大、立意高远的形式大于内容的秀?
不仅新医改方案,其实政府在制定所有涉及广大公众切身利益公共政策之前,不仅要保证理念要以人为本,表达方式也须以人为本。
至少想想在工农红军刚组建时,面对这些多数没有受过正规教育的受苦人,革命领袖统领全军的纲领为什么是那么通俗易懂的“三大纪律八项注意”——因为他们明白:要想使一个伟大的主张深入人心,首先得让人听得懂。
来源:西祠胡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