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 庆,唐显玲△(泸州医学院附属医院麻醉科,四川泸州646000)
【摘要】 近年来随着对腰背痛研究的不断深入,认识的逐步提高,产生了各种各样的治疗方法。本文重点介绍腰背痛的口服药物治疗、注射治疗、麦肯基疗法、持续低剂量热裹法、手术治疗、动力固定系统及心理治疗。腰背痛(Low Back Pain,LBP)指腰、腰骶、骶髂、髋、臀及下肢痛的总称。据统计60% ~80%的人在一生中经历过1次以上的腰背痛。多数患者经过治疗在3个月内症状可以缓解,但LBP复发率高(约75%) ,是导致成年人残障的主要原因,直接影响工作和生活[ 1 ] 。近年来关于LBP的治疗方法多种多样,临床治疗效果差别也很大,本文就目前LBP治疗的进展介绍如下。
1 口服药物治疗
111 非甾体抗炎镇痛药(NSA IDs) 在LBP的多种治疗方法中,药物治疗仍然是该病早期治疗和基础治疗方法。药物治疗中非甾体抗炎药是治疗该病的最常用的药物之一,其种类较多,临床医生在该药的使用上存在一定的盲目性[ 2 ] 。有关NSA IDs类药物的作用机制和不良反应已为大家所熟知[ 3~5 ] 。代表性药物包括[ 6 ] : ①双氯芬酸类:包括双氯芬酸钠及双氯芬酸钾; ②丙酸类:为一种丙酸NSA IDs,如布洛芬(异丁苯丙酸) 、酮基布洛芬、奈普生等; ③吲哚类:只对炎性疼痛有镇痛作用,对非炎性疼痛无效,如吲哚美辛(消炎痛) ; ④昔康类:为苯丙噻嗪类新型NSA IDs。作用较强,不良反应较小,半衰期长,每日服用1 次即可[ 7 ] 。代表性药物为吡罗昔康(炎痛喜康) ; ⑤灭酸类:为邻氨苯甲酸衍生物,包括氟灭酸、甲灭酸、氯灭酸、甲氯灭酸和双氯灭痛等。朱守荣等认为,NSA IDs类药物临床各有特点,疗效上没有明显的可比性,一种类型的非甾体抗炎药效果不佳,更换其它种类的非甾体抗炎药可能有效,因此不能认为一种类型的药物效果不佳而放弃药物治疗。为防止加重胃肠道不良反应,不建议同时使用两种或以上的非甾体抗炎药物。
112 降低肌肉张力药 丁悦等[ 8 ]采用单独口服贝力斯或复方氯唑沙宗治疗的60例颈肩LBP患者,记录两组的治疗效果和不良反应。结果两组有效率均在75%以上,组间比较无统计学差异。贝力斯不良反应的发生率较复方氯唑沙宗低[ 15 ] 。
113 中枢活性镇痛药 马来酸氟吡汀是近年来新研制的一种中枢活性镇痛药物,它的作用机制与以上两种镇痛药不同。马来酸氟吡汀不抑制环氧化酶,与阿片受体没有亲和力,因此,不会产生上述药物所具有的不良反应。王前等[ 9 ]发现马来酸氟吡汀可有效减轻慢性腰背痛,改善患者的运动功能, 100 mg马来酸氟吡汀胶囊的总体镇痛疗效( 44. 4% )较好,与对照组50 mg盐酸曲马多胶囊(44. 0% )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马来酸氟吡汀的镇痛有效率和运动功能改善有效率与盐酸曲马多组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说明其治疗效果与目前临床常用的中枢性镇痛药盐酸曲马多胶囊相当。而且它可以有效地缓解肌紧张引起的急性和慢性疼痛,缓解骨骼肌疼痛、偏头痛、癌痛及骨质疏松引起的疼痛[ 10 ] 。
2 注射疗法
2、1 椎管内注射臭氧 臭氧是一种强氧化剂,具有很强的抗菌和镇痛作用。利用这个特点,在影像学的辅助下,将臭氧注射到椎间盘内,氧化髓核蛋白多糖,并使髓核分子脱水和萎缩,能有效将椎间盘内的压力降低,缓解腰痛症状。该技术操作安全、简便,费用低廉,效果确切,是一种极有发展前途的微创治疗方法。1998年意大利的临床医师推广了椎间盘内加硬膜外间隙臭氧注射技术[ 11, 12 ] 。俞志坚等[ 13 ]动物实验研究表明, 3 ml 30ug%臭氧注射到狗的椎间盘可导致髓核脱水和萎缩,伴有细胞坏死、基质破坏和胶原纤维增生。李维亮等[ 14 ]在CT监控下实施椎间盘内臭氧注射术中,观察到在包容性的椎间盘突出中,气体被局限在椎间盘内,而在有纤维环破裂椎间盘中,气体可扩散到椎间盘外面并进入到硬膜外间隙。当臭氧扩散到椎间盘的突出部分时能获得更好的临床结果。Muto等[ 15 ]报告450 例患者臭氧注射后行CT或MR检查发现, 63%患者的椎间盘体积减少,但一些患者即使椎间盘体积无变化,症状也得到减轻。
2、2 注氧加干扰电流治疗 吴秀绒等[ 16 ]认为以纯氧注入骶棘肌筋膜下,强手法推、挤、擦、局部病点指压,加上干扰电流在人体内交叉干扰处形成干扰场,具有低、中频两种电流的特性作用于局部,使粘连的肌肉筋膜松解、拔离。注氧加干扰电流、指压、综合疗法,临床治愈率明显提高,疗程相应缩短,是治疗LBP有的手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