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公众合理用药援助系统
药品查询
请勾选查询条件后检索
药品名 企业名 批准文号 功能主治
你的位置:首页 > 常见用药 > 常见用药 > 专科用药 > 正文
慢性肾脏病从湿论治探析
www.yongyao.net  2008-11-6 17:04:24  来源:  责任编辑:
分享到:

2 湿为慢性肾脏病进展过程中的病理产物

2.1 肾病进展与湿 CKD发病缓慢,呈慢性进展过程,病情时好时坏,治疗有时非常棘手,这与湿邪的致病特点极为相似。湿为阴邪,其性重浊黏滞,缠绵难愈,病情常反复发作,时起时伏。《杂病证治准绳》云:“湿气入肾,肾主水,水流湿, 从其类也”。湿为阴邪,肾居下焦,为阴脏,同气相求,湿热之邪深蕴胶固于肾脏,难以消散,是本病病势缠绵难愈,反复迁延的根本原因。湿邪为患,脏腑机能失调,肺脾肾三脏为之所困,湿浊内生,形成虚实夹杂之证;杜雨茂[2]也认为本病其本为肾虚,其标为水湿、湿热、热毒、瘀血,表现为本虚标实之证。湿阻肾络,肾失气化,实则水湿泛滥,阻滞气机,升降失常。虚则耗伤阳气,阳愈虚则水愈泛。湿羁日久,化生湿热,湿热弥漫三焦,在上蒙扰轻窍,在中困脾为患,在下蕴结下焦,证见头晕昏闷,胸腹痞满,恶心纳呆,腰部酸困,小便频数,淋漓不尽等虚实夹杂之证。

2.2 湿邪与它邪共患 湿邪日久,易合并感受它邪。湿邪阻滞日久,机体正气渐衰,容易合邪致病,临床常见有风湿相兼,伏于肾络,病情数变;寒湿夹杂,困扰脾肾,缠绵难愈;湿热蕴结,下焦受阻,胶固难解;湿毒互结,气机逆乱,传变迅速。清?石寿堂在《医原》中认为:“湿之化气, 为阴中之阳,氤氲浊腻,故兼证最多,变迁最幻,愈期最缓”。一方面湿邪为患,机体正气已伤,易受外邪侵袭,湿邪夹风邪、寒邪、热邪入侵,是慢性肾脏病不断复发和加重的一个重要因素[3]。另一方面湿邪日久,还易变生它证,湿邪闭阻气机,脉络不畅,久病气滞血瘀,瘀与湿邪互结,胶结不解,更加重了治疗的难度。三是治疗过程中频繁使用利尿药、激素和各种抗生素常劫伤真阴,酿生湿热,阴虚内热与湿邪交互夹杂,肾络受损日重,辩证治疗更是如履薄冰。黄文政[4]也提出湿热自始至终贯穿于慢性肾炎发展过程中,也是慢性肾炎缠绵难愈反复发作的重要因素。也有人[5] 对原发性肾小球疾病的证候类型进行统计分析,湿热与瘀血相互夹杂者占明显的优势,这些证候与高脂血症、血液高凝状态、肾功能损害密切相关。孙世竹等[6]认为肾虚湿瘀是肾脏疾病慢性进展过程的中医病理基础,抓住肾虚湿瘀的微观病理基础,将为临床肾脏疾病的中医辨治提供辨证依据。张琪[7] 认为, 湿浊也是糖尿病肾病发病的主要病理因素, 并强调有形之湿及重视无形之湿。

3 从湿论治慢性肾脏病

从CKD的发病与进展的过程来看,湿邪的作用是非同小可的,所以,其辨治自然离不开湿。根据“湿阻肾络”的病机,“治湿以通络”则成为非常重要的治则。

3.1 湿从三焦论治 湿邪为病,常常弥漫三焦,但具体在施治时,须注重湿邪在上中下三焦的侧重,湿在上焦者,常常为初感湿邪,蕴于肌肤,阻遏卫表,肺失宣肃,多表现为头面部水肿,起病迅速,或可兼表证,治疗多选用越婢加术汤,藿朴夏苓汤,三仁汤等,药用麻黄、石膏、白术、藿香、豆豉、竹叶、杏仁、白豆蔻、桔梗等,邪在上,主要选用清轻宣散之剂,从上而解,则疗效较速。但在慢性肾病的进展过程中有时因复感外邪,也表现为湿郁上焦的征象,也应从此法而治。湿阻中焦,脾胃为之所困,枢机不利,升降失和,常表现为食欲不振,腹胀便溏,恶心欲吐,周身困倦,全身或下肢水肿,湿热者有口苦,舌苔黄厚腻等。当健运脾气,疏利气机,助湿而化,或者用辛开苦降,醒脾燥湿之法,方选参苓白术散、黄连温胆汤等加减,药用党参、茯苓、白术、陈皮、半夏、枳壳、黄连、赤芍、草果、槟榔等。湿邪阻于下焦,或由于肾阳衰惫,或由于湿热下注,膀胱气化不利;肾阳衰微者当振奋真阳,祛除阴寒湿邪凝滞,湿热下注者当清热利湿,淡渗利湿,分清泌浊,振奋真阳则用真武汤等,药选附子、肉桂等壮火以制水;清利湿热则多用八正散、萆分清饮等,药用萆、石菖蒲、黄柏、扁蓄、车前子、白茅根等,

3.2 湿从脏腑论治 体内水湿之邪的产生,总归于肺脾肾三脏功能失调,从脏腑论治湿邪,主要从肺脾肾着手,肺为水之上源,《素问》早指出:“开鬼门,洁净府”宣肺而利湿,水邪从上而解,是所谓的“提壶揭盖”法。《素问》又指出:“诸湿肿满,皆属于脾”,脾为湿困,失其健运,而成水肿,历代医家治湿从脾论者最多,如朱丹溪提出[8]:“大补中宫”。他强调“水肿因脾虚不能制水,水渍妄行,当以参、术补脾,使脾气得实则自健运,自能升降运动其枢机,则水自行,非五苓、神佑之行水也”。脾虚湿困者,也可健脾与燥湿同治,方选六君子汤、参苓白术散、五皮饮或实脾饮等。然而肾对水液代谢有主宰和调节作用,水肿之发病,“其本在肾”肾气虚衰,阳不化气,水湿下聚,故常见腰以下肿,四肢逆冷,怯寒神疲,舌淡脉沉等,治当温肾助阳,化气行水,方选济生肾气丸或真武汤加减治疗。

3.3 湿从合邪论治 湿邪郁里,常易合并它邪同感,湿滞日久,则易变生它邪。与湿邪兼挟致病者主要有风湿、寒湿、风寒湿、暑湿、湿热、湿毒、湿瘀等,风性主动,善行数变;湿性黏腻重浊;风借湿邪之粘腻,湿借风邪之数变,两者最易相间而侵袭人体。此时的肾脏疾病既有病性多变,又有缠绵难愈的特点。治法应以祛风胜湿为主,外风者当用羌活胜湿汤加减,常选用羌活、独活、藁本、细辛、麻黄、桂枝、荆芥、防风、莶草、青风藤、雷公藤等;久病入络,可用虫类药以搜剔顽风,缓解络脉挛急,常选用穿山甲、水蛭、土鳖虫、僵蚕、地龙、全蝎、蜈蚣等。寒湿为患者,当把温阳与利湿药如肉桂、附子、茯苓、白术等为主组成方剂,代表方如真武汤、肾着汤等。湿热显著者,当分清缓急,下焦湿热者,当清热利湿,常用的药物如石韦、瞿麦、通草、白茅根、半边莲、半枝莲等药物。湿热在表,解表散邪,清利湿热,可用麻黄连翘赤小豆汤;湿毒致病者,可加用五味消毒饮清热解毒,可选用紫花地丁、连翘、蒲公英、板蓝根、白茅根、益母草等。久病入络,脉络不通,瘀滞不行,湿与瘀互阻,必须祛湿与化瘀同用,可用当归芍药散加味以化瘀通络选生白术、茯苓、葫芦皮、泽泻、车前子、泽兰、益母草、椒目、川芎、赤芍等药;如果发展到肾功能衰竭,尿毒症期可出现湿浊血瘀,此时当化湿降浊,活血化瘀,可用黄连温胆汤加益母草、泽兰、桃仁、红花、大黄、赤芍等。同时应注意到本类疾病正气的耗伤,根据情况适当补益正气。至于暑湿之邪常由于慢性肾病在暑热之季感受而致,当以清暑祛湿之剂图之。

总之,慢性肾脏病与湿的关系是紧密相连的,其发病与湿密切相关,其进展和湿亦步亦趋,它们之间的关系正引起中医界的广泛重视,湿是发病之因,又是进展过程中的病理产物。如何研究二者之间本质的关系,将给慢性肾脏病的中医辨证治疗带来新的思路。◆

参考文献

[ 1 ] 孙万森.通络胶囊防治糖尿病肾病慢性肾功能衰竭的临床研究[ J ] . 中国中西医结合杂志,2004,24 ( 8 ):704-706.

[ 2 ] 张金玺,王俊苗.杜雨茂教授治疗肾病经验述略[ J ] .国医论坛,1999,14 ( 2 ):20-21.

[ 3 ] 孙伟.湿热之邪在慢性肾炎进展中的作用[ J ] .江苏中医药,2006,27 ( 6 ):6-7.

[ 4 ] 李国霞.黄文政教授治疗系膜增生肾炎经验介绍[ J ] .新中医,2005,37 ( 5 ):12-13.

[ 5 ] 余江毅,熊宁宁,余承惠.慢性肾病瘀血与湿热病理的临床和实验研究[ J ] . 辽宁中医杂志,1995,22 ( 2 ):91-92.

[ 6 ] 孙世竹,孙伟.慢性原发性肾小球疾病“肾虚湿瘀”病理探讨[ J ] . 北京中医,2005,24 ( 6 ):346-348.

[ 7 ] 王晓光,王亚丽,张琪.张琪教授治疗糖尿病肾病经验[ J ] .陕西中医,2004,25 ( 12 ):1116-1118.

[ 8 ] 徐书立,傅蔓华.《丹溪心法》治疗肾病方法探析[ J ] .光明中医,2006,21 ( 10 ):1.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本网无关。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返回资讯中心 返回资讯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