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公众合理用药援助系统
药品查询
请勾选查询条件后检索
药品名 企业名 批准文号 功能主治
你的位置:首页 > 药讯频道 > 药讯 > 医药新闻 > 正文
从赤脚医生到卫生部长 陈竺坦言"会慎重再慎重"
www.yongyao.net  2008-11-26 11:58:01  来源:  责任编辑:
分享到:

“贫瘠”的土地上开花结果

归国创业初期异常艰苦。担任上海血液学研究所所长职务的王振义只是一个“皮包所长”,要建血液研究室更是缺人、缺设备,甚至没有一间像样的房子。他们一路上小心翼翼带回的价值几万法郎的试剂,因寄放在上海二医大基础部的低温冰箱故障,竟全部报废了!由于没有相关设备,他们要到外边的实验室去“借做”,陈竺把那些贵重娇气的标本、试剂、试管及实验材料轻轻放在自行车车筐里,四处奔走。

经过多年探索,陈竺发现维甲酸和砷剂实际上是通过不同的途径,靶向作用于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的同一关键致病基因编码的蛋白质,因此提出两药共用的“协同靶向治疗”设想。临床试验中,90%以上的患者长期无病生存。

当陈竺得知哈尔滨医科大学张庭栋教授等用砒霜治疗早幼粒细胞性白血病,取得时间长短不一的完全缓解的消息后,便开始与之合作。1年后,他们合作在国际权威杂志《血液》上发表论文,揭示了三氧化二砷(即砒霜)是通过诱导细胞凋亡(细胞程序性死亡)而发挥作用的。这一发现使砒霜这个古老的药物,正式步入了现代药物治疗研究的主流。

1995年11月3日,陈竺被增选为中国科学院院士(生物学部)。这年,他只有42岁,是当时中国医学界最年轻的院士。

2000年10月,陈竺出任中国科学院副院长,分管国际合作局和生物技术局,但他的研究工作从未停止。

挑战从学者到部长的无缝链接

陈竺多才多艺,喜欢拉小提琴和画画,还写得一手好字,对中国旧体诗词更是情有独钟。2007年元月《美国科学院院刊》网络版上,发表了中科院上海药物研究所研究人员成功找到一种适宜口服治疗糖尿病的小分子的消息。陈竺为此写下一首《水调歌头》:四代人,五载情,凝一笑。神农倘能再世,应悔尝百草……从中不难看出陈竺身上流淌着一种浪漫的理想主义激情。

为了科研,陈竺放弃了许多爱好。他说,科学研究如同体育竞赛,你必须去争先。在他的生活中,几乎没有上下班之分,也没有工作日与节假日之别。由于他们夫妻研究的领域很接近,但想法却经常不一致,实验室里的争论往往会带回到家里。为了保证在家里有片刻的放松,有一阵子他们约法三章:在家不准争论科研上的事。“当然,这样的约法也是很难执行的。”陈竺笑着说。

从专业人士到卫生部部长,从技术研究人员到行政管理官员,连陈竺的父亲也认为儿子面临考验。

上任来,陈竺即遭受空前挑战。先是汶川特大地震,他及时组织著名专家赶赴四川指导救治,采取“集中伤员、集中专家、集中资源、集中救治”的工作方式,最大限度地降低了重症伤员死亡率和残疾率;面对伤员众多、伤势严重的情况,卫生部协调组织专列、包机等向21个省、区、市转运了1万余名较重伤员,确保伤病群众得到及时救治,创造了中外历史上非战时最大规模的伤员转运壮举。

在北京奥运期间,他提出做好应急医疗救治,兼顾涉奥和日常医疗保障工作,不断加强兴奋剂监管和食品用餐安全管理,确保运动员患者在就医期间的用药和饮食安全。全面、扎实的奥运期间医疗保障工作,使国际社会满意,让中国人民满意。

接着,“三聚氰胺奶粉事件”爆发。全国卫生系统努力实现了筛查、诊断、治疗、宣传的全覆盖,科学合理安排了医疗卫生资源,有力保障了对患儿的医疗救治工作。

医疗改革是一个世界难题,对于发展中国家来说,更是如此。陈竺说:“中国要建立一个能够覆盖城乡人民的基本医疗保健制度。原则是要以人为本,就是要适合中国的国情,讲究公平、效率和质量的统一,最终保证广大人民群众最基本的公共卫生和医疗服务需求,同时满足不断增长的不同层次的需求。”

来源:人民日报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本网无关。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返回资讯中心 返回资讯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