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成孩子因父爱缺失染网瘾
按照诊断标准,网络成瘾分为5类:网络游戏成瘾、网络色情成瘾、网络关系成瘾、网络信息成瘾、网络交易成瘾。其中,网络游戏成瘾所占的比重最大,患者绝大多数是青少年,约95%是缺少父爱的男性青少年。
陶然说,青少年对网络的过度沉迷其实仅是一个表象,背后的主要因素是心理问题,他们的心理问题又主要源于家庭伤害。通过对3000余名患者病例统计发现,排名第一的伤害是父爱缺失,占87%。排名第二的是父母的教养方式兼有溺爱和控制。
研究发现,大部分网瘾青少年,其父母在孕期的情绪非常焦虑;在孩子1-3岁期间,父母有半年以上的分离,没有构建良好的亲子关系;2-3岁期间没有建立满足感的延迟,通常孩子“要啥给啥”;6岁以后普遍缺乏父爱。如工作狂的父亲、爱愤怒的父亲、性格过于内向木讷、逆来顺受的父亲都易造成父爱的缺失;父子、母子之间的有效沟通时间每周平均小于一小时等等,都是造成孩子成瘾的原因。
此外,目前在网络成瘾诊疗基地接受治疗的网瘾患者中,年龄最小的仅12岁,最大的41岁。不少成年人也因为生活压力、感情等问题,试图借上网回避现实或缓解不良情绪,结果上网成瘾,因此,网瘾不是青少年的“专利”。陶然说,全国网络成瘾的患者比例占到总人口数的13%。北京网络成瘾的患者比例更高,占13.6%。
专家解答:
昨天,就网络成瘾纳入精神病范畴的有关问题,陶然进行了一一进行了答疑。
记者:为什么把网络成瘾纳入精神病范畴?
陶然:网络成瘾是指个体反复过度使用网络导致的一种“精神行为障碍”,表现为对网络的再度使用产生强烈的欲望,停止或减少网络使用时出现戒断反应,同时可伴有精神及躯体症状。世界卫生组织有相关规定,凡是精神疾病必须具备两点:给自己和他人带来痛苦;社会功能受损。网络成瘾的人都具备这两条。
记者:网络成瘾的人就是“精神病患者”么?
陶然:网络成瘾是一种精神心理疾病,网瘾患者是具备精神科的医疗单位收治的对象。将网络成瘾患者纳入到精神疾病范畴并非对他们歧视,相反却是对网络成瘾者的一个警醒,也是对家长的一个提醒。对于目前“精神疾病”和“精神病”的争论,反映了一些非专业人士在精神心理卫生知识方面的科学知识急待普及。
记者:怎样预防和治疗“网络成瘾”?
陶然:首先,发现后不要恐慌,要及时去医院检查并配合治疗,经系统治疗后,大部分患者能够实现临床治愈,有效率为100%。同时还要提请广大医务工作者注意,网络成瘾与其他精神疾病共病的问题,比如与品行障碍、人格障碍、多动注意力缺陷、对立违抗障碍,在接诊时要区别对待。
来源:京华时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