邓小虹副局长:改善关系只要7秒钟
中国的医生为何总是不落好?去年中国的医生队伍其实做了不少好事,积极支援南方雪灾救护、5·12汶川大地震医疗支援、为北京奥运会出动医护服务。然而这连连的称赞没保持多久,耳边充斥的又是医患关系紧张的骂名。
良好的语言、善意的举止,怎么建立和谐医患关系,就要从这些上改。
日本儿科医生在面对死亡新生儿时,要整个医护小组一起向亡儿深鞠躬,为他点上一根蜡烛,送他到灵堂。
丹麦医生当病人走进诊室时,他们都会面带笑容地起立,与病人握手,自我介绍,并说“接下来将由我为您服务”。
中国的麻醉师,在病人手术后,从来都是用手啪啪地拍几下病人的脸,叫着“唉、唉,醒啦醒啦,手术完了”。
后来,有个丹麦医生跟我交流医患沟通的事情,一边抬起胳膊掐着表,一边念:“先生您好,我叫Deech,是您的主治医生,接下来由我为您服务。”然后说:“7秒钟而已,中国医生也可以这样做。”
顾晋副院长:永远不说“没法治了”
这一段时间我们反复地感受着、思索着患者在面临疾病时的敏感、脆弱。尤其是在我们这样一家肿瘤专科医院。走进这个医院的大门,每位患者和家属都会有靠近绝症的紧张。
患者是来寻求帮助的,在身体上和心灵上我们都要给予强有力的支持,哪怕是情况再恶劣,医生也绝不能对患者说出“没法治了”几个字。
正如情景模拟中的一种情况,病人已经到了晚期,身体极度衰弱,积极地抗癌治疗已经不再适合。化疗停了,输液中有效药减了。患者和家属很容易激动起来,以为医生已经放弃了,“没治了”。
这时候,医生就要耐心仔细讲解“姑息治疗”对于病人的好处。让他们了解,医生永远不会放弃他们。
评委组点评:护士礼仪比医生做得好
北京肿瘤医院副院长顾晋:“我发现,医生、护士们说话前,都没有对病人做自我介绍,如果加上,会增加病人的信任感。”
北京卫生局副局长邓小虹:“护士在比赛过程中,总是能做到保持良好的仪态,比如鞠躬、说话清晰、温柔,善于使用抚摸、拍病人肩膀、比划等肢体语言。
而医生在仪态礼仪上总体没有护士做得好。有的医生语速较快、注视、肢体语言方面使用不够好。这可能与护士们都曾经在护士学校接受过礼仪培训有关。”
来源:健康时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