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天坛医院神经内科王伊龙等的一项研究表明,我国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溶栓的比例偏低,主要原因是溶栓药物使用不规范,且存在院前延迟问题。(中国卒中杂志.2008,4:23)
研究者在中国7个城市的31家中心展开调查,采用标准登记数据,内容包括患者的一般人口学信息、院前卒中急救信息、院前院内关键延误时间、溶栓信息等。共有1091例确诊为缺血性脑卒中的患者符合入选标准,其中754例(69.6%)患者中共有20例(2.7%)接受了溶栓治疗,其中静脉rt-PA 15例,动脉rt-PA 2例、静脉尿激酶(UK)3例。
结果显示,仅有5%的患者在1小时内接受溶栓,10%在1~2小时内溶栓,40%在2~3小时内溶栓,溶栓延迟时间最长者达7小时。在静脉rt-PA溶栓的患者中,93.3%(14/15)接受了了不恰当的治疗方案,院前延迟平均中位时间为1.17小时。急诊人员从接诊到获得检查(CT或磁共振)平均中位时间为0.67小时。其中,未进行溶栓的主要原因为:年龄>80岁或<18岁占28.9%,卒中症状太轻占24.0%、病情迅速恢复占16.5%、CT影像已有病灶者占15.7%、时间>3小时占15.7%、卒中症状太重者占7.4%、患者/家属的主观拒绝占18.2%。
由此可见,我国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的溶栓比例偏低,还存在溶栓药物使用不规范和违背治疗方案等问题,而且院前延迟问题也不容忽视。因此,缩短院前急救与医院救治的时间、规范院前转运途径,是提高溶栓率的有效策略。
点评
本调查中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的溶栓率为2.7%,明显低于国外报告的比例(美国3.8%~8.5%,加拿大8.1%~12.0%,其他在8%左右)。在溶栓时间上,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NINDS)规定从急诊接诊到溶栓的基准标杆时间为1小时,平均中位延迟时间为80分钟,而我国卒中急救院内延迟情况非常严重,导致院内急救时间延长的原因是从获得检查到给药所用的时间过长,进一步的原因是获得知情同意书与获取药物占用时间较长。
因此,在未来设计卒中急救流程管理系统时,应有针对性地考虑急诊医生规范告知溶栓知情同意书的程序,将rt-PA作为急诊抢救药物管理,改进急救付费流程等。
同时,本研究选择的是东部较为发达城市的三甲医院为主的医疗机构作为研究对象,其结论可能存在选择偏倚,即其结果可能高估了目前我国卒中急救的医疗现状。尽管有诸多不足,但是这是首次针对国内急性脑卒中急诊医疗服务的研究,其结果有积极的警示作用。缩短急诊时间、提高溶栓率是成功抢救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的重要策略,应该引起临床医生的重视。
来源:医师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