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医院牵手小医院
北仑区的患者在家门口享受到省级医疗专家的一流服务,缘起去年11月8日浙医一院与北仑区卫生局的一纸协议。
当天,浙医一院院长郑树森院士与宁波北仑区卫生局长丁志良签署了合作协议书,北仑医院经营管理权正式委托给浙医一院,北仑医院领导班子由浙医一院任命,财务由浙医一院管理,达到协议中考核目标,浙医一院收取一定管理费。在宁波市北仑区人民医院增挂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一医院北仑分院牌子。一个是省级三甲医院,一个是区级二甲医院,大手悄然牵起了小手。今年1月1日,这种全新的托管的模式正式启动。
“我们选派一定数量的副高职称以上的专家长期在北仑医院工作,先期已经到位11位专家。”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一医院院办主任、浙医一院北仑分院院长顾国煜介绍,托管医院后,两院的原行政隶属关系、医院所有权、独立法人地位、公益性质等均保持不变。北仑医院实行所有权与经营权分离的管理模式。
浙医一院将向北仑医院输入管理团队和技术团队,有计划地为北仑医院引入科学的管理手段和先进的医疗技术、科研成果,培养一支优秀的医疗团队和管理团队,全面负责医院的经营管理工作。合作期限为15年,从2009年1月1日到2023年12月31日。
首批医疗团队进驻北仑后,在当地老百姓中引起了热烈反响。今年1月16日,浙医一院院长郑树森院士领衔的医疗团队还给当地百姓举行了一次大型的义诊活动。
托管模式全省首创
除了选派专家团队,浙医一院还根据协议为北仑医院配备远程医疗网络系统、教学授课、开展科研等,计划让北仑医院提升到三乙医院。
“北仑医院60%以上的医务人员三年内到我院进修一次。按照实际需求,我们还要给北仑医院加强和新建科室,比如肿瘤科、感染科等。”
记者了解到,医院托管作为一种新型的合作模式,是明晰医院所有者、经营者责权利关系,实现医院效益最大化的一种经营管理方式。浙医一院牵手北仑医院是双方直接托管,不借助中介。两家实力悬殊的医院进行托管在我省也属前所未有。
“合作期结束,专家团队和管理团队撤出,那个时候,北仑医院还是回到之前的水平,那托管就是不成功的。”顾国煜说,托管的目标是将北仑医院自身的医疗服务水平和管理水平整体提升,以“授之以渔”的方式进行帮扶。一旦试点成功,将为优质医疗资源让基层共享提供新思路,同时也为新的医疗体制改革探索新路。
医疗集团雏形初现
记者发现,近几年来,浙医一院利用现有的学科和优势,不断挖掘潜力,拓展全方位的医疗空间。
2000年该院通过建立协作医院的模式,先后和省内54家协作医院建立了合作关系。2008年利用远程网络医疗服务平台,率先结成了我省边远、贫困、海岛地区,包括丽水、龙游、舟山、玉环、文成等58家成员医院,为异地的患者提供远程诊疗服务。今年该院又推出的托管医院模式,一张医疗资源层层垂直向下延伸的辐射网,织出浙医一院医疗集团的雏形。
郑树森院士说,目前我国优质医疗资源大都集中在城市大医院。一方面不少人长途跋涉,异地就医,既增加了就医困难,又加大经济负担;另一方面是大医院人满为患,导致了“看病难”、“住院难”。
“城市大医院与基层医院建立合作关系,是充分利用优质医疗资源,缓解城乡之间、地区之间获得医疗卫生服务差距的重要途径。”
●记者手记
百姓期待更多优质医疗资源
国家医药卫生体制改革《征求意见稿》中明确提出,有条件的大医院按照区域卫生规划要求,可以通过托管、重组等方式促进医疗资源合理流动。
浙医一院通过托管基层医院这种新型的管理模式,发挥大医院的龙头和示范作用。它将自己的优质医疗资源输向基层,服务基层百姓,为百姓带去福音。而该院不断推出与基层医疗单位的合作模式,也顺应了公立医院改革的多元化发展方向。
此外近几年来,上海的医院不断到我省投放广告,吸引患者抢占市场。如今,浙医一院与北仑医院的合作在一定程度上留住北仑当地病人,吸引周边病源。对于浙医一院而言,在优质医疗资源输出的同时,也是在扩大自己的市场份额和发挥省内龙头医院的作用。
采访中,患者、选派专家、院方无不感叹,大手牵小手的托管模式对老百姓来说,确确实实是一件大好事。解决“看病难看病贵”非一朝一夕之事,但希望更多的大医院也加入进来,将优质医疗资源分流到基层,把实惠和方便送到老百姓家门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