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能附加医改名词解释
《21世纪经济报道》称,作为新一轮医疗体制改革的纲领性文件,方案征求意见稿甫一亮相,即引发了社会热议。“看不懂”是公众对于医改“四梁八柱”的1.3万字描绘的直接感受。此间,亦有业内人士表示,医疗体制改革作为专业性强的领域,涉及到一些专用名词,有必要对核心概念给出具体说明。
更重要的是,如果不给出明确界定,地方在操作层面很容易按“各自”理解去执行。
据报道,为了便于公众理解和地方操作,修改稿将可能附加若干医改“名词解释”,包括收支两条线、总额预付、全科医生、管办分开、药事服务费、药品加成政策、医药分开等。
大学生被纳入医保不再享公费医疗
另据《经济观察报》3月13日报道,新医改方案加大了对那些尚未纳入医保人群的关注,例如国家将增加投入重点解决国有关闭破产企业、困难企业等职工和退休人员,以及混合所有制、非公有制经济组织从业人员和灵活就业人员(包括农民工)的医保问题。
和此前的征求意见稿相比,大学生被纳入医保是一大亮点。
据了解,目前多数高校里计划内招收的大学生享受公费医疗,扩招生则参加商业医疗保险,这些保险与大学捆绑,使得“高校成为保险代理商”。方案最终版将大学生纳入城镇居民医保,这意味着今后大学生得自己缴费,不再享受公费医疗的“好处”。
“公费医疗体系是我们国家医疗资源分配不均等的具体体现。”一位不愿具名的医改专家介绍说。在他看来,大学生享受公费医疗本身就是医疗体制的问题。据悉,教育主管部门曾试图为大学生单独建立一个医保制度,但是遭到专家的强烈反对,认为完全没有必要,单独建立制度只会使医保制度更加碎片化。
中国新医改之路
2005年
从2005年开始,我国新医改可称得上是“漫漫征程”。
2005年7月
这一年成为新一轮医疗体制改革的起点。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和世界卫生组织合作的研究报告认为:目前中国医疗卫生体制改革基本上是不成功的。“看病难、看病贵”从此成为社会焦点议题。
2006年9月
国务院成立十余个部委组成的医改协调小组,由国家发改委主任和卫生部部长任双组长,新一轮的医改正式启动。
2007年1月
由卫生部主导制订的医改新方案披露,强调政府主导。该方案引发激烈争议。随后,医改协调小组决定委托6家海内外研究机构独立制订方案。
2007年5月底
8个独立医改方案接受医改协调小组及国内外专家评议。
2007年9月
国家发改委宣布,最新医改方案已形成,并上报国务院。
2007年12月
卫生部部长陈竺明确:确立公共医疗公益性,逐步取消“以药补医”。
2008年2月
国务院决定,城镇居民医疗保险试点扩大到全国50%以上城市。
2008年6月
城镇居民医疗保险试点扩容和“新农合”全覆盖,使得新医改的进程大大提速。
2008年10月14日
新医改征求意见稿出炉,共收到反馈意见3.5万余条。这份征求意见稿中,指出医改总体目标:2020年建立覆盖城乡居民的基本医疗卫生制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