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公众合理用药援助系统
药品查询
请勾选查询条件后检索
药品名 企业名 批准文号 功能主治
你的位置:首页 > 药讯频道 > 药讯 > 医药新闻 > 正文
查出瘦肉精大多是病猪 三招辨认瘦肉精猪肉
www.yongyao.net  2009-3-12 9:20:56  来源:  责任编辑:
分享到:

◆专家说法

“瘦肉精”替代品将被严查

有业内人士指出,在国家上世纪末禁止饲料添加“瘦肉精”后,一批替代品即浮出水面,其中,既有如盐酸莱克多巴胺等违禁药物,也有各式蛋白、有机酸含量高的催肥、增长类药物问世,后者大都为合法。

“特别要注意盐酸莱克多巴胺,这个东西便宜、停药期短、见效快。”他说,按行内的说法,“瘦肉精”在猪体内要完全排出需要十多天,而盐酸莱克多巴胺只需三至五天。

不过,生猪食用盐酸莱克多巴胺后,尿检结果与“瘦肉精”相同,都呈阳性,因此不难检出。

记者发现,盐酸莱克多巴胺与“瘦肉精”的销售方式相似,很难流入市场。然而,在天涯问答、百度知道等网站,不少人在问盐酸莱克多巴胺的合成方法。

“我这里绝对不卖那些东西。”昨晚,清远一家兽药店的老板告诉记者,现在有很多合法产品都可以替代“瘦肉精”,减少脂肪,提高瘦肉含量,“效果不错,价钱也很便宜。”

他说,曾有四川、湖南等地的人到他的店里推销“瘦肉精”和盐酸莱克多巴胺,“这是犯法的事,我不赚那个钱。”

记者了解到,盐酸莱克多巴胺和“瘦肉精”一样,此前已被政府有关部门列为严查对象,一旦查出,生猪将被销毁,有关责任人将被处以3至10万元罚款。

据了解,盐酸莱克多巴胺和“瘦肉精”都是兴奋剂,加在猪饲料中能提高瘦肉组织生长速度和效率,且皮光肉滑,看相很好。但人吃了残留有盐酸莱克多巴胺的猪肉后,可能会出现中毒症状,严重的可能危及生命。

一猪贩道出惊人内情:

“查出‘瘦肉精’的大多是病猪”

“我们不愿意用‘瘦肉精’。”近日,不少受访猪农对记者说,大家都知道加“瘦肉精”犯法,没有人会因为多卖那几十块钱去铤而走险。

前天,有动物卫生监督部门的负责人告诉记者,目前市场上的“瘦肉精”猪多为农户散养,“规模化养殖场不干这个事,现在国家查得严,一发现它的牌子就砸了。”

前昨两天,记者采访了十多位省内外猪农。河源、清远、广州等地的猪农普遍表示,在饲料中添加“瘦肉精”是十多年前的事情,国家禁止后,整个广东省都难找到“瘦肉精”的影子,他们不仅不会添加“瘦肉精”,连饲料也大都买固定牌子。“生怕一些杂牌的饲料里面有那个东西。”英德一位猪农说,每家都只养那么几头猪,一旦出了事,谁都负不起责任。

一位承认在十多年前用过“瘦肉精”的猪农说,添“瘦肉精”的过程并不轻松,猪吃后反应很激烈,会突然狂躁,而且“哼哼唧唧不停”。见此情形,一般的猪农都会十分担心。

而一位长年跑长途运生猪到广东的北方司机说:“我们那很少有人用‘瘦肉精’,就是有些猪老板想拉猪到南方时才会让他们加。”他认为,瘦肉率高的猪能卖出好价钱,由此导致“瘦肉精”泛滥。“猪老板在正式收购前一般都要提前一段时间去各家看猪。”他说,为了赚钱,不少猪贩都会或明或暗让猪农在饲料中拌“瘦肉精”。

“这些天查出‘瘦肉精’的猪是病猪。”一位来自江西的猪贩说,一般情况下,生猪服用“瘦肉精”后,可以在两周左右从体内排空,而一些猪由于生病急着上市,停药期没控制好,才导致检查出问题。

■相关

预防中毒少吃猪内脏

“瘦肉精”本身的毒性不强,但添加在饲料中使用后,因为半衰期长,在体内代谢慢,容易积聚在禽畜体内,特别是残留在禽畜的肺、肝、肾等内脏里,常规烹调也不能破坏其毒性。人吃了“瘦肉精”饲养的禽畜肉食或内脏,很容易引起中毒。

专家表示,“瘦肉精”中毒的症状通常表现为面色潮红、头、头晕、胸闷、心悸、心慌、手脚颤抖、四肢麻木、心跳加速等一系列不良反应,严重时可出现心律失常,甚至因心脏骤停而昏迷死亡。一般来说,吃得越多中毒症状越重。

专家同时建议消费者在谨慎挑选猪肉的同时,尽量少吃猪内脏,加大安全系数。猪肝、猪肺、猪肾等内脏器官本身具有排毒功能,吸纳毒素的能力很强,加之猪内脏容易积聚“瘦肉精”残余含量,毒素含量极高,因此猪内脏往往是引发“瘦肉精”中毒的罪魁祸首。本次广州发生的“瘦肉精”猪肉中毒事件,患者基本都是因食用猪肝、猪肺、猪肠等内脏而发病,应少食为宜。

三招辨认“瘦肉精”猪肉

有专家称,“瘦肉精”猪肉很难辨别,但有一些常规办法可供参考。首先看猪肉皮下脂肪层的厚度。“瘦肉精”猪肉因吃药生长,其皮下脂肪层明显较薄,通常不足1厘米;其次看猪肉的颜色,一般情况下,含有瘦肉精的猪肉特别鲜红、光亮;此外,可看猪肉纤维。正常的生猪在宰杀之后,肉块中都会出现一些“水分”,但“瘦肉精”猪肉的水分则相对要少一些。

专家提醒,事实上“瘦肉精”猪肉很难完全靠肉眼辨别,个人也不好把握尺度,是否问题猪肉,关键还是应看相关部门的检疫证明。

来源: 南方日报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本网无关。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返回资讯中心 返回资讯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