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9年3月12日是第二届世界青光眼日。中华医学会眼科分会召开新闻发布会,提醒公众:青光眼是一种常见的不可逆性的致盲性眼病,早期诊断和早期治疗是减轻青光眼危害的关键,大家应关注早期青光眼的筛查,尤其是高危人群。
青光眼有哪些症状?
根据世界卫生组织2005年,青光眼是全球第二位的致盲因素,仅次于白内障。据推测,中国现有青光眼患者650万到900万人,而且每年还在增加。
青光眼早期往往没有什么特别的症状,极容易被忽略,从而耽误早期诊断和治疗,当病情进展到晚期,才会出现患者可察觉的症状,此时,视觉非常重要的部分已造成无可挽回的丧失。在发达国家50%的患者、发展中国家90%的患者在早期都不知道自己患有青光眼,因此未能得到及时诊治,导致眼盲。
一部分青光眼患者也可能出现眼胀、眼痛,以及看东西有彩晕的症状。在暗环境中发生眼睛肿痛,感觉看东西的范围变小,以及出现不明原因的视疲劳等。
急性青光眼患者可能会出现头疼、眼痛等症状,但患者通常会与其他病症混淆,造成误诊。一个60岁的老人由于过度疲劳,突然剧烈头疼、呕吐,到内科检查时被疑为急性脑血管病,进行了头部CT或MRI扫描后发现没有问题,再经过详细检查后确诊为青光眼,然而此时已耽误了治疗时间,造成无法挽回的视功能损害。
更加严重的情况是,有的患者出现恶心、呕吐,甚至腹泻,常被当作急性胃肠炎进行治疗,采用了急性青光眼患者绝对禁忌使用的阿托品、654-2等药物,并进行大量的静脉输液,导致病情迅速恶化,进一步加重了视功能损害。
青光眼如何判断?
目前常规的体检中,眼科检查往往只是检测一下视力等,较少将青光眼列入检查范围。眼科专家建议大家将青光眼检查作为常规的眼科检查项目。大多数人在35岁左右就应该进行一次全面的青光眼检查,40岁时再进行一次检查,40岁以后定期检查。由于青光眼的分类复杂,其诊断进行的检查种类也比较多。最为基本的检查项目包括:眼压检查、眼底检查、前房角检查、视野检查等。
哪些人需小心青光眼?
青光眼的高危人群包括50岁以上,有青光眼家族史,近视度数超过600度者,夜间低血压,硬化性及缺血性血管病变,视网膜中央静脉阻塞者。但是,青光眼潜在患者并不局限在这个范围内,人一生的任何阶段都有患青光眼的可能性,即使是刚出生的婴儿也可能患有先天性青光眼。
另外,专家解释说,长期用电脑并不会导致青光眼,但如果是青光眼的高危人群,本身是可能患青光眼的体质,则长期对着电脑屏幕可能加速发病,恶化病情。
来源:搜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