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市卫生规划财务工作会传出消息,今年将在九龙坡、沙坪坝、江北三区试点“医生开处方收费”,以此提高医疗技术劳务价格。
据介绍,这样做是因为取消医院进药15%的加价销售后,医院会落下经费窟窿。
通过新增“医生开处方收费”,才有助于求得自身收支的平衡。但此举由于没有解决看病贵的病根,非但不能给患者带来实惠,而且会从患者的另一个腰包里掏钱,可谓是前门打狼、后门进虎。
公立医院是公益性质的医院,给患者带来一定的社会福利,是其服务宗旨,它与赢利性的私立医院有着显著的区别,这也是其吸引人之处。此前公立医院存在的“以药养医”,是院方将本该由财政和医院承受的负担强行转嫁给患者,让患者多承担了看病成本,让患者减少这样的支出,才符合新医改精神。
那么,取消公立医院15%加价售药后出现的空当怎么来填补?这主要只能从两个方面来想办法,而这两个渠道都应远离患者的腰包。
首先,政府财政增加投入应是主要渠道。就目前的现状来看,财政对公立医院的投入只占医院实际需要的10%左右,这个比例实在是太低了。因此,一方面,财政应该尽快增加对公立医院的投入,把历史欠账还上;另一方面,经济的快速发展,财政也有增加对公立医院投入的能力,应该按照财政增长的比例增加对公立医院的投入。
其次,公立医院毕竟是行为的主体,在新情况出现后,应该开动脑筋,以变应变,不能再按部就班过以药养医的安逸日子,也不能简单地在此处挪下窟窿,彼处想办法填补。而应通过提升服务水平、吸引和扩大病源、开源节流等途径,在不增加患者支出的前提下,增加医院收入,以弥补财政增拨仍然不足的部分。如果不把立足点放在这些方面,仍打什么“堤内损失堤外补”的主意,以所谓提高医疗技术劳务价格之名,迫使患者多花钱治病,这仍然会使患者不堪重负,而且这也会使公立医院的社会公益性质严重变味。
新一轮医改举国瞩目,与患者利益息息相关,任何试点都要围绕如何降低患者看病的费用,而不是只为公立医院自身方便着想,暗中想新招让患者多掏钱,以求得院方自身平衡。否则,纵使全面取消公立医院15%的加价售药,患者也会因为整体上并未节省看病开支,还是会不堪重负。
来源:羊城晚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