维生素类药物
包括维生素B12、叶酸等,对缺乏叶酸和维生素B12所致的巨幼细胞贫血有特效,对其他贫血无效。大剂量的维生素B6治疗原发性或遗传性铁粒幼细胞贫血有效,对其他贫血也无效。可见各种维生素类药物治疗贫血的机制是不同的,故不能盲目使用。
1 叶酸片
在人体内参与氨基酸及核酸的合成 ,并与维生素B12共同促进红细胞的生成和成熟 ,故用于各种巨幼红细胞性贫血。尤适用于妊娠期及婴儿型巨幼红细胞性贫血。用于恶性贫血时 ,需与维生素B12合用 ,可防治其神经症状。
2 维生素B12针剂
对骨髓造血功能及肝脏功能等均有一定作用。主要用于各种巨幼红细胞性贫血 ,或恶性贫血 ,疗效较好。此药可能引起过敏反应 ,甚至过敏性休克 ,故不可滥用。
3 辅酶维生素B12片
是一种新型的维生素B12。主要用于巨幼红细胞性贫血、营养不良性贫血等。需避光密闭贮存。
4 肝精片
含有维生素B12、叶酸等成分 ,用于恶性贫血等。但作用较弱。
肾上腺糖皮质激素类药物
如泼尼松(强的松)、地塞米松等。由于这类药物有免疫抑制作用,故对自身免疫性溶血性贫血有良好疗效;对阵发性睡眠性血红蛋白尿、球形红细胞增多症也有一定的疗效。但该类药物必须在疾病确诊前提下才能应用。
雄性激素类药物
如丙酸睾酮、司坦唑、达那唑等。这类药是治疗再生障碍性贫血的必需药,对骨髓瘤、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伴发的贫血也有较好疗效。其药理作用主要是刺激红细胞系造血细胞增生,主要副作用是容易出现痤疮、男性化表现及肝脏损害。此外,红细胞生成素(简称EPO)是近年来利用高科技生产的一种生物调节剂,也是目前治疗肾性贫血最有效的药物,它还可以用于治疗再生障碍性贫血、白血病及其他肿瘤引起的贫血。它能有效地刺激病人红细胞系造血细胞增生、分化及促进血红蛋白合成。该药的主要副作用可使血压升高,因此应与降压药同用。
氯化钴溶液
可刺激骨髓 ,促进红细胞的生成 ,主要用于再生障碍性贫血、肾性贫血。饭后服。可能有厌食、恶心、腹痛等副作用。
需要注意的是 ,贫血病人除用药物治疗外 ,还要重视日常饮食 ,并增加营养。没有贫血的人 ,则无须服用补血药。
总之,贫血是一种病因复杂的病症,不同类型的补血药有着不同药理作用,患者应在专科医生的指导下台理选用补血药。来源: 39健康网
- 2010.03.24
- 2010.03.17
- 2009.07.16
- 2006.06.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