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儿腹泻是多病因、多因素引起的疾病,有婴儿的生理性腹泻、有胃肠道功能紊乱导致的腹泻,还有感染性腹泻等等。其病源有细菌、病毒、真菌等。
腹泻是肠炎的主要症状,宝宝每日可排便5次以上乃至数十次不等。粪便外观多为水样稀便,黄绿色,略带粪渣,近似蛋花汤样。少数病例可有黏液,个别则有脓性物。除腹泻外,还常有恶心、呕吐,部分患儿可有不定位的腹痛。患儿由于吐泻而有脱水,口渴,尿少,进而发展为口唇干燥、面色发灰、皮肤失去弹性、眼窝和囟门下陷和很少有尿,严重时宝宝口唇呈樱桃红色、对环境反应低下、嗜睡、皮肤凉而发花,终至休克。
腹泻的严重后果是营养不良,而营养不良则使腹泻迁延难愈。两者互为因果,延误了宝宝康复的时日。儿童一天大便次数超过5次就应到医院就诊,因为腹泻也是造成小儿死亡的原因之一,严重的腹泻可造成脱水,引起电解质紊乱,危及生命。
那么,为什么宝宝易患胃肠道疾病呢?这与先天的因素有关。因为5岁以内的小儿消化系统发育还未成熟,胃酸和消化酶分泌少,酶活动低,不适应食物的质和量较大的变化,吃多了或吃一些难消化的食物就容易腹泻。小儿生长发育快,吃得多,胃肠负担就重。如宝宝从出生的3公斤左右,到一岁的10公斤左右,体重增加很快,需要更多的食物来满足身体的需要,有时他们吃得比有些大人还多,这些都增加了肠胃的负担。另外,小儿胃肠道防御能力比较低下,胃酸偏低,对胃内的细菌灭杀能力较弱,没有建立起正常的肠道菌群,以抵御外敌,这些因素都易引起腹泻。腹泻也与人工喂养或喂养不当有关,现在许多婴儿是人工喂养,容易发生腹泻,母乳营养丰富,含有各种适合婴儿成长的营养成分,容易消化吸收。母乳含有分泌型抗体尤其初乳含有丰富的免疫球蛋白、乳铁蛋白、溶菌酶和其他免疫活性物质,在婴儿的免疫系统尚未发育完全时,母乳可以帮助婴儿抵御疾病以及抗过敏。
预防
1。清洁卫生。无论是母乳喂养还是人工喂养,接触小儿的人一定要保持手的清洁卫生,并注意哺乳用具的消毒,防止食具与腹泻患儿及其用具、玩具接触。
2。适龄添加辅食,遵循辅食添加顺序及添加原则。
小儿腹泻可按不同情况调理饮食:
1。对母乳喂养儿,不必停食或减食,婴儿想吃奶就可以喂奶。
2。牛奶或混合喂养儿,每次奶量可减少1/3,另外加饮料(见下述)。如果减量后小儿不够吃,则维持原量或在原量的基础上略减,但要将其中的牛奶量或奶粉的量减少1/3。
3。暂停辅食喂养,待腹泻稍稳定时再按辅食添加顺序从小量开始,观察宝宝的消化及腹泻情况,稳定数日后再考虑加量。要注意少增加脂肪量,原添加的鱼肝油也可暂停。当宝宝状况趋于稳定时,每日应增加25.1~33.5千焦(6~8千卡)热能,直到达到该年龄所需的量。
4。充分供给液体。用含盐类(电解质)的葡萄糖液或稀米汤在奶间喂食,可防止和减轻脱水和酸中毒的危害。目前使用的多是世界卫生组织推荐的口服补液盐,可按其说明配成液体,每千克体重50毫升、较重者80毫升,分多次用勺喂食。如没有上述口服补液盐,可在200毫升凉开水中加入1克盐以补充水分,或自配盐水,以口感有咸味但不觉咸为度,或近似自己鼻涕的咸度。
5。防止营养不良。在宝宝腹泻恢复期,每天要为宝宝增加一次进食或在食物中加入脂肪或植物油,以弥补患儿在腹泻时损失的能量和营养物质。
6。多数感染性腹泻由病毒引起,抗生素是无效的。中药对宝宝恢复消化道功能有良好作用。
如果经上述护理,宝宝腹泻仍不见好转,应及时到医院治疗。
来源:中国食品科技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