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们常认为造成药源性耳聋是由于耳毒类药物的使用量过大,或是应用时间过长所致。但是近年来的研究则表明,有些小儿所使用的耳毒类药物剂量即便在正常范围,甚至比正常用量略低,用药的时间很短,结果也发生了内耳中毒,造成了聋哑残疾。这是为什么呢?
哈尔滨医科大学的一项研究提示,药物是否会导致内耳中毒,与个体的“内耳中毒易感性”有关。也就是说,具有这种“内耳中毒易感性”的个体,尽管其应用耳毒类药物的剂量不大,使用时间不长,也有可能发生内耳中毒。该研究还告诉我们,“内耳中毒易感性”是可以通过遗传获得的。
上海铁道大学附属医院作过药物内耳中毒遗传方面的研究,结果认为抗生素致聋的遗传属于“线粒体遗传”,其特点是:①具有家族聚集性,即同一家族中可以有两个或多个发病。②全部为母系遗传,受累男性不会传给女儿,也不通过未受累的女儿传外孙。
由此,可见,预防药源性耳聋应更新观念,即不仅强调掌握耳毒类药物的临床适应症及使用剂量、用药时间,还须预防孕期感染性疾病的发生。有关资料告诉我们,孕妇因患感染性疾病而使用耳毒类抗生素者,其后代发生耳聋的几率显著高于未使用耳毒类抗生素者。孕妇一旦发生了感染性疾病,应尽量避免使用耳毒类抗生素。对于有药源性耳聋家族史的个体,特别是母系亲属中有药源性耳聋者,应禁止使用耳毒类药物,如链霉素、庆大霉素、卡那霉素,新霉素等。
来源:百里挑医
精彩推荐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本网无关。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常见药品专题
常见疾病专题
药品
疾病
药企
药店
关键词:
![](/images/yphtmlsel.gif)