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公众合理用药援助系统
药品查询
请勾选查询条件后检索
药品名 企业名 批准文号 功能主治
你的位置:首页 > 用药与健康 > 健康养生 > 预防保健 > 正文
莫让肾衰“妖”颜惑了你
www.yongyao.net  2009-11-18 13:49:44  来源:  责任编辑:
分享到:

应该引起朋友们注意的是不要被慢性肾衰的假象所迷惑,由于CRF的早期表现不典型,而且可出现任何一个系统的症状,因而,容易误诊为某一个系统的疾病,特别的那些没有明显慢性肾脏疾病的患者。

慢性肾功能衰竭是发生在各种慢性肾脏疾病基础上缓慢出现的肾功能减退,直至衰竭的一种临床综合征(也就是说只要能引起肾脏器质性改变的全身或局部病变最终都能发展到肾功能衰竭),主要的表现就是肾功能减退,代谢产物潴留、水电解质及酸碱平衡失调,导致肾脏不能维持人体内环境的稳定。

引起慢性肾功能衰竭的病因比较复杂,在原发性肾脏病中,最常见的是慢性肾小球肾炎占慢性肾功能衰竭总发病率的半数以上(约50--70),慢性肾盂肾炎约占四分之一,还有其他原因引起的肾动脉硬化等;继发性肾脏疾病中,常见于糖尿病肾病、系统性红斑狼疮肾病、痛风性肾病等。慢性肾功能衰竭按照肾功能损害的程度,分为四期,第一期肾功能不全代偿期(临床中以血清肌酐在133--177为诊断要点,这一期可能患者没有症状);第二期,是氮质血症期也称肾功能不全期和肾功能不全失代偿期,此期的血肌酐一般在186--442;第三期为肾功能衰竭期,Cr在451--707之间;第四期,尿毒症期,Cr超过707。

应该引起朋友们注意的是不要被慢性肾衰的假象所迷惑,由于CRF的早期表现不典型,而且可出现任何一个系统的症状,因而,容易误诊为某一个系统的疾病,特别的那些没有明显慢性肾脏疾病的患者,如出现无力、疲乏、体力下降、腹痛、腹泻、呕吐或消化道出血症状的朋友;以及全身衰弱、面色苍白、贫血、皮肤瘙痒的症状去看病,往往会被误诊为消化道疾病、肿瘤、再生障碍性贫血、末梢神经炎等疾病,耽误了治疗,错过治疗最佳时期而悔恨终生。如果出现上面的症状,应尽快到大医院找专科专家咨询,做一个比较系统的检查,是不难诊断的。确诊以后应尽快治疗。

如何阻止肾炎滑向肾衰

其实肾炎还是肾病发病的初始阶段,只要及早有效治疗,完全可以防止或延缓肾功能恶化、改善和缓解临床症状及并发症,甚至有治愈的希望。

如何有效治疗肾炎,阻止病情继续恶化发展到肾功能衰竭、尿毒症呢?

一方面需要患者对此病投入较大的关注度,知道它的危害性,积极有效的及时治疗,千万不要心存侥幸心理。
但是现实生活中,事实总是相反,虽然肾病专家反复提醒:慢性肾炎得不到有效治疗大多数都会发展到肾衰、尿毒症,但是仍有些人满不在乎,“不就是潜血和蛋白尿吗,身体上又没有其他不舒服,消了不就好了吗?”。

现实中的很多尿毒症患者对于他们来说就是一个很好的例子,今天的蛋白和潜血,明天也许您就是尿毒症患者中的一员了。

第二,挖掘祖国中医宝库,创新发展中医药学,微化中药创新治疗肾炎新途径。

在肾炎临床治疗上,常规药物是免疫抑制剂配合激素的使用,但是这些只能治标未能治本,哪怕是暂时的蛋白潜血消失,也不代表不会复发。

微化中药改变了传统中医的药物摄取途径,将传统治疗肾病的中药组方进行微化处理,通过背部经络直达肾脏病灶,使之中药活性物质通过活血通络、去瘀清除与生新治疗肾脏疾病。

微化中药渗透疗法阻断肾炎发展进程

肾炎的肾小球内会造成大量免疫复合物生成和累积,严重破坏肾小球、正常细胞及其结构,造成肾小球纤维化硬化,彻底丧失肾功能。另外肾炎的特点几乎是肾脏内全部肾小球的病变,所以很容易造成肾炎性高血压和肾衰。

微化中药的活血通络作用可以显著增加血流灌注,祛瘀清除作用又可以增强血内白细胞和吞噬细胞对免疫复合物的清除和消化吸收作用,能从根本上减轻免疫损伤。同时中药活性物质也抑制肾小球内的炎性反应,平息内乱,清除异已。但这需要一个漫长的过程。

在清除的过程中,病人可表现为尿颜色加深,小便中絮状物增多,混浊度增加,这主要是脱落,坏死细胞成分和裂解后免疫物质,以及脱落的肾小管上皮等;微化中药活血作用在肾炎血尿病人体内发挥的作用是改善肾脏和肾小球循环的作用,表现为原来的腰酸腰胀痛减轻;肾性缺血性高血压逐渐降至正常,停用或减用降压西药,病人自己能感受到和看到其疗效。微化中药修复生新,是消除尿潜血的根本。

其修复作用大致伴随祛瘀清除阶段的晚期才会出现,此时尿潜血表现为波动性减少倾向,直到完全消失。据临床观察在尿潜血完全消失后半年到一年左右的时间不再复发者,才是真正意义上的康复。避免了肾炎发展到尿毒症的危险!

来源:肾衰治疗网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本网无关。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返回资讯中心 返回资讯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