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由于肺结核是由结核杆菌引起的慢性传染病,其传染性强,病程长。主要临床表现有低热、乏力、消瘦、咳嗽、咯血及盗汗等。咯血为肺结核的常见病症,据统计:咯血症状占肺结核患者总数的1/ 4 ,肺结核咯血多发生在浸润进展或溶解播散期及陈旧纤维空洞的病例。咯血一般与性别无关,年龄在20~45 岁较多,此阶段为肺结核的好发年龄。咯血的诱因多为剧烈活动等引起。
肺结核是由结核杆菌引起的慢性传染病,其主要临床表现有低热、乏力、消瘦、咳嗽、咯血及盗汗等,咯血为肺结核的常见疾病,椐统计:咯血症状占肺结核患者总数的1/ 4 ,肺结核咯血多发生在浸润进展或溶解播散期及陈旧纤维空洞的病例。咯血一般与性别无关,年龄在20~45 岁较多,此亦为肺结核的好发年龄。咯血的诱因多为剧烈活动、过度紧张等,情绪紧张往往使咯血不易停止。咯血,特别是大咯血,严重威胁病人的生命安全,如不及时处理,可因失血过多造成休克或因血块堵塞呼吸道而造成窒息。迅速有效的止血尤为重要,首先护士态度要和蔼、耐心细致、保持冷静的情绪,同时采取相应的护理措施,也可治疗和预防咯血的再发生。本文现将23例肺结核咯血病人的护理体会报道如下。
1 临床资料
本组23 例肺结核咯血患者中,男12 例,女11 例;年龄22~46 岁,平均35. 5 岁。大咯血者7 例,占30. 4 % ,小量咯血者8 例,占34. 8 %、痰中带血者8 例,占34. 8 %。
2 护理措施
2. 1 咯血时绝对卧床休息,取患侧卧位,头偏向一侧。消除紧张情绪,因患者见到咯出的血会紧张不安,产生恐惧心理,护士应尽快消除一切血迹,同时安慰和关心病人,向病人解释咯血量的多少与疾病的严重程度无关,让其安静,告诉患者正在积极治疗,消除其恐惧心理,说明休息和安静有利于止血,嘱病人掌握咯血的规律,加强科普宣传,提高病人对疾病的认识,关心体贴,鼓励他们排除一切不良心理因素,增强战胜疾病的信心。
2. 2 小量咯血时,安静卧床或用镇静剂即可。大量咯血时暂禁食,咯血停止后可给流食或半流食,让病人尽量将气道内积血咯出,防止堵塞呼吸道而发生窒息,并加压给氧。
2. 3 咯血窒息的抢救。窒息的表现有胸闷、气急、紫绀、烦躁不安、神色紧张、面色苍白、胸闷气急及挣扎坐起等,出现上述症状应立即通知医生并配合抢救:1) 头低脚高位,使病人上半身向下倾斜与地面呈45~90°角;2) 托起头部向后伸屈,撬开牙关,清除口腔内血块;3) 轻拍背部,协助病人将血咯出,保持呼吸道通畅;4) 胸部放置冰囊;5) 呼吸道通畅后,可加压给氧,并遵医嘱给予呼吸兴奋剂。
2. 4 咯血后密切观察体温、脉搏、呼吸、血压的变化,以及有无继续咯血的现象,并作记录。
2. 5 记录咯血时间、量、性状,观察治疗效果。
3 效果
3. 1 通过对肺结核病人咯血的护理,了解病人的身心状况,掌握病人的病情,使患者消除紧张、恐惧的心理,并且增强病人的自我护理能力,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
3. 2 通过随访及复诊时交谈,患者出院后自我护理能力,在23 例病人中,有自我护理能力为18 例,占78 %。没有自我护理能力占5 例,占22 % ,其中老年人和体质较弱者为主。
3. 3 通过问卷调查,肺结核咯血病人对护士满意程度未进行身心护理前是77 % ,进行身心护理后是98 % ,提高了21 %。
4 讨论
诱发咯血的因素主要有心理因素(紧张、恐惧、悲观、孤寂等) 和社会因素(生活条件、家庭关系、工作方面、恋爱婚姻、社会环境等) 这两种因素是通过情绪活动作为中间媒介而发挥作用的。1) 病人因情绪紧张、个性心理特点等,造成不良的心理因素,情绪波动很大,这种不良情绪活动和生理变化作为信号刺激引起大脑皮层下中枢调控失常而失去平衡,产生病理生理反应,而导致疾病的发生。2) 内分泌系统和情绪活动有密切关系,当人处于紧张刺激的条件下,促肾上腺皮质激素和肾上腺皮质类固醇释放增加,这些激素的释放,可影响机体正常的生理功能而产生疾病。3)心理社会因素刺激所引起的紧张情绪,可以通过下丘脑及由它控制的内分泌激素影响免疫功能,可影响T 淋巴细胞的成熟抑制抗体反应,降低巨噬细胞的活动能力,抑制r 球蛋白的形成,降低抗体活动能力等,使机体抵抗力下降,易产生疾病。身心医学研究发现:中枢神经系统、神经内分泌系统和免疫系统三者的互相联系、互相作用,在心理社会因素致病中起着中间媒介的作用而导致身心疾病的发生。
护理在于使消极或不愉快的情绪变为积极而愉快的情绪,要使每个病人的身心尽可能处于接受护理康复的最佳状态,作为护士除应做好一般护理外,还要科学地运用语言、行为的作用,运用医学心理知识,以科学的态度、恰当的方法,美好的语言对病人的精神痛苦,心理顾虑,思想负担,不良情绪进行疏导,用启发、诱导、说服、解释、安慰及调整环境的方法,帮助病人摆脱困难,排除病人紧张、恐惧、忧伤及消极的情绪,
使他们心情愉快,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同时配合药物治疗,保证充足的睡眠,躯体得到充分的调养和休息,机体的防御机制和抗病能力得到恢复,药物作用得到充分的发挥,可以促进疾病的痊愈。
参 考 文 献
[1 ] 李晓莉. 建立互换关系的护理要求[J ] . 中国医学论理学,2002 ,16 (3) :43
[ 2 ] 陈淑英. 现代护理学[M] . 上海:上海医科大学出版社,1991 :164
来源:齐齐哈尔医学院学报 作者:于振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