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一个深夜,家住徐家汇的老陈突发胸痛,被急送至上海市第六人民医院,诊断为心肌梗塞。所幸医院心内科介入治疗团队医生闻讯后,立即从各自家中赶来,连夜手术,此后又经过一周左右的用药和康复治疗,老陈终于转危为安。对老陈这样的连夜抢救并非属于“特别照顾”或者“特别幸运”,所有到六院来的心梗病人都会遵循临床路径,按照事先设定的诊疗流程得到“标准化治疗”。
临床路径,就是根据疾病特点,按照权威“金标准”,制订一整套科学、规范、精细的治疗计划。只要符合条件,诊疗都必须严格按照路径施行,不能少掉一个环节,也不能增加不必要的治疗、用药。这一管理模式在欧美发达国家和地区已经施行多年,市六医院从2008年上半年起在国内率先探索,全院临床科室共选择了116个单病种施行“路径”,覆盖了80%的主要疾病。两年来效果初显:病人住院时间缩短,医疗费用降低,医疗质量和安全也有了更高的“保险系数”。
以心肌梗塞为例。过去病人到医院后,要经过预检、排队等候、初步诊断、检查等一系列流程,而施行临床路径后,整个流程进行再造:预检时如发现心脏问题,未进诊室就要马上做心电图检查;报告出来后如确认为有心梗指征,病人不需要排队就被送入抢救室;急诊医生采取措施的同时,专门组建的24小时待命的抢救团队会收到指令,立即赶往医院进行手术,而不像此前可能要拖到次日。据测算,临床路径施行后,心肌梗塞病人从到医院至采取有效治疗措施的时间,从过去的2个小时缩短为80分钟,抢救成功率也因此大为提高。
除了提高效率,临床路径还明确了应做哪些检查,手术前后应用什么药物,乃至后续治疗、出院康复的内容和要求都有明确规定,保证医疗安全的同时,降低了医疗费用。据统计,施行临床路径后,心梗病人的平均住院天数从10.61天降至8.93天,平均住院费用实际下降了5092元。
据介绍,临床路径有严格的适用范围。目前,要进入路径,必须是常见的单纯的疾病,如果有夹杂症或者病例稀少的疾病,就不能适用“标准化治疗”。此外,进入临床路径后,如果病情发生变化,也可以及时退出,另行调整治疗方案。
- 2010.05.20
- 2010.05.21
- 2010.05.25
- 2010.05.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