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来自北京周边地区的3岁男孩,面黄肌瘦,与同龄孩子的身形相比显然瘦弱了许多。原来,这是由于他从小脾胃虚弱,经常腹泻,因此,已经由厌食逐渐发展成了严重的营养不良,而且情绪非常低落。一年来,母亲带着他西医求治无果,近日,却通过一种名为“冯氏捏积”的治疗方法,慢慢恢复了生气。这种既不需要忍痛打针,也不需要喝汤药遭罪的疗法究竟有多么神奇?
事实上,捏积是一种中医按摩的手法,名医葛洪早在东晋时期就在其所著的《肘后方·治卒腹痛方》中提出了“捏脊”(即捏积)治病一说。“拈取其脊骨皮,深取痛引之,从龟尾至顶乃止,未愈更为之。”简而言之,就是用手指捏起脊背上的皮肉,用力往上提,从尾椎骨一直捏到颈椎骨。
而“冯氏捏积”是源于清末年间冯氏医家的祖传手艺。1956年,作为冯氏第四代传人的冯泉福把“冯氏捏积”带到了刚刚成立的北京中医医院儿科,这项特色疗法一直被传承至今。
据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中医医院儿科主任医师郑军介绍,最早的捏积只是针对猝痛(急性肚子痛)病人,一直到明清时期,小儿推拿才逐渐发展起来。在古代,由于严重的营养不良,导致的面黄肌瘦、毛发稀疏甚至是青筋暴露的疳病被列为小儿四大要症之一,捏积疗法也就从那时起扩展到了治疗小儿营养不良。
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现在严重营养不良的孩子少之又少,但有数据显示,近90%的孩子患有不同程度的厌食,尤以1~7岁的孩子最为常见。其中,高达80%的患儿是由于膳食结构、饮食习惯不良引起的。
“现在的家长为了给孩子补充足够的营养,肆意提供滋补品,或出于溺爱,尽可能满足孩子对各种含有高糖、高热量的零食、偏食的要求。结果反而使得他们饮食无节制,失去饥饿感,最终伤了脾胃,导致厌食、拒食。”郑军告诉记者,“这样的孩子不但身高体重的增长明显落后于同龄的孩子,由于体质变弱,还常常伴有反复的呼吸道感染等疾病,严重影响正常的发育。”
更让家长烦恼的是,对此西医却常常束手无策。郑军告诉记者,西医认为厌食并不是“病”,只是一种综合征,治疗时除了为孩子补充一些微量元素,比如补锌、补铁,或者心理疏导,几乎没有更为有效的方法。而中药虽然可以起到调理脾胃的作用,但灌汤药对于学龄前的孩子来说无疑是件痛苦的事,见效也比较缓慢。
冯氏捏积则是一种整体疗法,其中拿捏部位在脊柱。郑军向记者解释,中医按摩的手法是根据人体经络来制定的,脊柱属于督脉,而所谓的“督脉通诸脉通”,是因为其连通着其他经络,尤以旁侧的膀胱经最为重要,因为膀胱经上存在诸如胃俞、肾俞、脾俞等等各种脏腑的俞穴。所以,通过按摩刺激督脉,就可以推动全身气血的运行,加强脏腑的功能,促进脾胃运动,加强吸收,从而改善厌食的状况。
- 2010.03.15
- 2010.03.10
- 2010.03.10
- 2010.03.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