后果堪忧
后果1
同一药品医院优先采购价高的
正是因为上述原因,在药品招标中,如果同一个品种的药有外资和国产多个企业中标,医院往往因为受“一品双规”限制而采购一个外资药(一品双规:就是同一种药品同剂型的只能采购两个规格),另一个从国产药厂里选择一家企业采购,甚至不采购国产的。而外资药厂的药同样规格同样剂型,往往要比国产贵。
本报记者查阅近几年的广东药品集中采购目录,发现很多廉价药都在采购目录里,而且广东的阳光采购对急救药品、廉价药品、罕见病种用药及临床用量小的药品采取直接挂网采购的方式,不进行竞价,防止前文所讲的“中标死”而导致廉价老药难以供给。
“这样做的初衷是好的,但是医院不采购这些廉价药,或者医生不开这些药,患者依旧难得实惠。”吴志军说。
后果2
廉价药无利可图被迫退出市场
更艰难的是,目前药品原材料价格上涨,药品标准正在升级,企业成本在不断提高,但廉价药的最高零售价却没有得到相应的上调,有的药价甚至十多年都没变过。廉价药利润空间被挤压。更糟糕的是,各地药品招标追求低价成为主要趋势,并且只要一个地方的中标价确定下来,便会成为其他地方的最低中标价参考,导致降价无休无止。许多廉价药无利可图,被迫退出市场。
出路何在
卫生部
新医改将逐步取消以药养医
举措一:
将在60%医院强推基本药物
卫生部新闻发言人、办公厅副主任邓海华近日在接受本报记者采访时表示,今年要求在全国60%的基层医疗卫生机构使用基本药物。同时,卫生部在大力推进基本药物的集中采购,要求基层规范医疗卫生机构配备使用基本药物制度,保证群众就医用药负担能够有所降低。同时,卫生部也在加强临床路径的制定,目的是对某种疾病从诊断、治疗、用药方面实行规范化、科学化的管理。通过医改各项工作逐步落实,通过临床路径的逐步实施,医生用药也会得到逐步规范。
举措二:
将逐步取消“以药养医”
卫生部规划财务司副司长何锦国分析称,用高价药、进口药,有体制机制的原因,也有医生个人的原因。体制方面,目前医院补偿来源是三个:一个是政府财政对医疗卫生机构的补助,这个比重占的不是很大;二是医疗服务的收入,如挂号费、检查费等;三是药品加成的收入。这三方面使医院能够持续医疗服务。
对于医改的方向,何锦国透露称,“根据医改规定,要把三个渠道要变成两个渠道,即逐步取消药品加成收入的渠道。”此外,他表示,卫生部在治理商业贿赂方面也有一些措施,如对于医生处方的监控,对医疗服务费用、药品费用的控制措施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