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公众合理用药援助系统
药品查询
请勾选查询条件后检索
药品名 企业名 批准文号 功能主治
你的位置:首页 > 中医药频道 > 中医中药 > 中医诊疗 > 正文
中医治病的战术八法
www.yongyao.net  2010-9-15 23:16:39  来源:中国中医药报  责任编辑:ting99
分享到:

和法就是找一个平衡点

和法是通过和解与调和作用,以疏解邪气、调整脏腑功能的一种治疗方法。其特点是作用缓和、照顾全面,适应的症情比较复杂。和法通过缓和的手段以解除外邪,通过调盈济虚、平亢扶卑以恢复脏腑功能的协调。

如果一个人舌苔厚、齿痕多,这就是湿证,利湿就可以了;如果不仅舌苔厚、齿痕多,舌质的裂纹也很多,那就是既有阴虚又有湿。如果一个人刚好最近阴虚,可体内又有湿邪,这时如利湿,阴虚就会加重,如补阴,湿邪就会加重。这就两难了。同样,假如一个人体内又有寒又有热,那就会上寒下热,上半身怕冷,下半身怕热,盖被子只盖上面,下面露着脚。也有人是上热下寒,这些病症都属寒热错杂。遇到虚实夹杂、寒热错杂的病症是最难治疗的。治疗这样的病症效果慢,因为方子里既要有补,还要有泻;有清火的,还要有补阳的,效果出现得会非常慢。要让体质慢慢好起来,一定要找那个平衡点。有味常用中药叫甘草,《伤寒论》方子里出现频率最高的就是它,甘草的功能是调和诸药,能把所有药的药性变得和缓一些。

中医治病也好,养生也好,都有一个目标,就是求“和”,求得心理的和,求得身体每个部位的和谐。或者叫“平”,连到一起叫“平和”。《伤寒论》说:“阴阳自和者,必治愈。”告诉我们,凡是阴阳调和以后,疾病自然就好了。

温法可治疗阳虚

温法是通过温里、祛寒、回阳、通脉等,以消除脏腑经络寒邪的一种治疗方法。里寒证的发病不外乎素体阳虚,寒从中生,或寒邪直中于里,病变部位有脏腑经络之别。温法主要有温中散寒、温经散寒、回阳救逆三类。寒病的发生与阳气的关系最为密切,故本法常与补法中的温补阳气法结合使用。

清法可治疗热证

清法是通过清泻气分、透营转气、凉血散血、泻火解毒等,以清除体内温热火毒之邪,治疗里热证的一种方法。清法有清热泻火、清营凉血、清热解毒、清热祛暑、清虚热等多种。

消法可治疗积食不化

消法是通过消食导滞和消坚散结等,消除体内因气、血、痰、水、虫、食等久积而成的有形之痞结癥块的一种治疗方法。消法包括两层含义,第一是指消食,小孩吃多了不消化,吃完就睡觉,积食不化,就得用消法。消食的食物有山楂、炒莱菔子、鸡内金等。第二是指“消痞散结”,比如长疙瘩、肠胀气等,可以用中药把它散开。

补法可治疗虚证

补法是通过补益、滋养人体气血阴阳,或加强脏腑功能,主治因气、血、阴、阳不足或脏腑虚弱所引起的虚证的一种治疗方法。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本网无关。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返回资讯中心 返回资讯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