药监部门介绍,经常有市民拿着一些保健品、化妆品、消毒用品来投诉“药品”有质量问题,称其购买的“药品”不像宣传的那样有效,甚至还有一定的副作用。经药监部门查询后才发现自己买的根本不是药品。
夸大疗效,名不副实,是许多“伪药品”的通病,手段可谓形形色色:
滥用性激素。有统计,一些营养口服液含有性激素,尤其是一些男性壮阳保健品,成分多含有雄性激素和中枢神经兴奋剂。这样的“保健品”只会“透支体力”,长期使用有害无益。而一些女性使用的调经、养颜产品,则大多含有雌激素。女性摄入适量的雌激素,的确可以改善一些机体性敏感、蛋白质合成及脂肪分布。但如此低廉的添加剂,再配上几种所谓的天然药物,精美包装后售以数十元一盒,实在可以称为“暴利”。更令人担忧的是,一些儿童口服液、健脑产品也含有性激素,严重地影响了少儿的健康成长。
标榜“最新理论”。一种产品被推出后,常被冠以所谓的“最新成果”。在宣传广告中,各种号称“最新理论”的保健品层出不穷,但在这美妙的词语背后,几乎都是夸大其词。误导消费者。
捏造病例,宣传疗效。各大医院门诊、病房,病人和家属常会收到厚厚的一沓推销人员的各种“健康产品”的广告,里面的内容可谓“情真意切”,有“一位患者的日记”,“家属的感谢信”,甚至“病历摘要”等等,仿佛这些产品真是攻克世界医学难题的灵丹妙药。
打着所谓检测结果的幌子。一些药店、商场的保健品柜台,常有许多声称“免费诊断”的仪器,从“微循环”到“手纹知健康”无奇不有。大凡上前测试的消费者,无不被告知患有这样或那样的疾病,然后则向其兜售一些保健产品。专家指出,这一类“会看病”的仪器,大多属于既无确切的管理规范,又无确切的科学根据的产品,消费者切莫轻易相信。
专家指出,保健品、消毒产品、化妆品谈不上疗效,只有药品才有疗效,而且就算是药品,其疗效对患者是有个体差异的,更不像一些宣传的那样包治百病。消费者在购买此类商品时一定要看清楚它的批准文号,不要轻易相信推销人员的口头宣传,不要把保健品、消毒品、化妆品和食品当作治病的药物来使用。
- 2008.07.25
- 2007.10.16
- 2008.09.12
- 2008.07.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