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府机构取代商业招标采购中介,换来16%的药价降幅——这是北京市时隔4年重启药品公开招标带来的消息。
“这是一次严密的行动,泄露标书问题彻底杜绝了,药品价格逐渐走在回归真实的途中,通过政府招标平台的启动,医药企业节省了大额的招标费。”北京市卫生局药械处处长岳小林在接受本报采访时表示,他自始至终跟踪药品招标过程,历经了所有环节。
因为砍掉中介,药价降低,这次招标被医药业界称为招标史上的“第二次大屠杀”。
节省30亿
8月23日,北京市卫生局药品招标采购办宣布,第一阶段药品招标顺利结束,6205种医疗机构用药中标。目前,稀有病重临床用药正在招标进行中。
据北京市官方称,通过此次招标,北京市一年内将为老百姓节省30亿元的用药费用。
“我们收集了全国15个省市以往的药品中标价,而且这个价格已经竞争过一轮,能支撑现在这个价格体系。”北京市卫生局药械处处长岳小林表示。
据他介绍,在往年的招标中,外资药企有着“死不降价”的称号,因为他们手上的药品占据着新药、原创药独特的位置,且属于临床不可缺少品种,成为招标评审团又恨又不敢放手的对象。
此次药品招标过程中,招标办的人曾多次动员,部分外资药企不忍放弃北京巨大药品市场而首次明显降价。“让利老百姓的30个亿中,有接近10%是来自外资药企。”岳小林说。
按照官方的计算,北京市医疗采购的盘子是240亿,此次招标采购的药品达80%,这80%的400个通用名中,都是老百姓的常用药,普降幅度达16%,也就是节省了30亿左右。
另外,据称医药企业还节省下了动辄几百万甚至上亿的竞标费。
“如果有2000个药企在北京竞标,平均每个药企按200万竞标费用计算,这一笔就将省下40亿左右。”一位医药企业人士说。
卫生部人士透露,副部长刘谦在调研时高度赞扬北京市卫生局“严谨,做得好”。
尽管如此,参与此次招标的一些企业却认为,此次招标完全是药品招标历史上的第二次大屠杀。据岳小林介绍,通过此次招标,北京市医疗机构流通的药品价格与现在相比,平均下降了16%,如果与国家发改委制定的最高零售限价比,降幅达36%。
被医药界称作第一次大屠杀的是2009年广东省的阳光采购,此次采购,使得药品平均降价接近50%,公布招标结果后,大多数药企纷纷进入写申请阶段,请求废标终止供货。
争议国进民退
事实上,一些药企称北京这次药物招标为“第二次大屠杀”,更核心在于政府自建机构取代商业招标平台,这在医药招标界来说几乎是一次“国进民退”。
此前,北京市的药物招标采购工作由政府指定的三家招标公司负责,分别是北京海南卫虹医药电子商务有限公司(以下称海虹)、北京鹤麒医药开发有限公司、北京先锋环宇电子商务有限责任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