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中国药品零售发展研究中心(MDC)4日最新提供的统计数据,2009年中国医药工业总产值达到10210亿元人民币,同比增长17.81%;药品终端市场规模为5898亿元人民币,同比增长达19.37%。
一直以来,外资医药品牌占据中国医药市场的高端,虽然在总体份额上外资、内资药企各占半壁江山,但外资药企品牌的市场集中度远远高于民族药企。但这种情形正在逐渐改变,尤其是受中国新医改政策的影响,在内外资企业争相攻城略地的非提升。处方药(OTC)市场,民族医药品牌正快速
日前在上海进行的2010年度“健康中国·中国药品品牌评选活动”证实了这一点。今年上榜的依然有拜耳医药的拜唐苹、贝克诺顿的阿莫西林和博福—益普生的思密达等知名外资企业的强势品牌,但同仁堂的六味地黄丸、紫竹药业的毓婷和金毓婷、山东东阿的东阿阿胶、快克药业的快克、中联制药的美迪康、德众药业的鼻炎康片等一大批中国民族医药工业企业的主打品牌占据了品牌榜的主导地位。
MDC负责人吴瀚表示,从连续3年的评选活动可以看出,中国医药企业的品牌意识与品牌影响力都在增强,2008年上榜的民族医药品牌有22个,到今年已经增加到43个。同时,中药产品的上榜品牌连续3年都有增长,今年已经达到20个,接近三分之一强。
MDC样本城市药品零售市场调研显示,在中国感冒用药的前10名中,民族医药品牌已经占据5个名额;在胃肠道用药中,修正药业的斯达舒胶囊和江中制药的健胃消食片分别位居第二、三名,步步紧逼暂居首位的西安杨森的吗丁啉片;在高血压用药中,北京双鹤的降压零号更是击败众多强势外资品牌,独占鳌头。
吴瀚认为,今后一个时期,中国医药市场呈现的特点之一将是外资品牌与民族品牌的对各自强势领域的相互渗透,外资医药品牌放下“身段”加强对低端用药市场的进攻力度,民族医药品牌则提高“身价”冲击高端用药市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