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2年来,外科治疗房颤的最大亮点无疑是微创消融手术在全球范围的开展。2006年共约9篇关于微创技术的研究发表,多为小样本、机器人及实验研究,自2007年以来,至今已有共约16篇研究问世,主要为较大样本的临床研究、或早期应用经验总结。
首先自1999年开始的动物实验,到2005年第一篇手术早期经验报告,评价房颤微创治疗技术的标准包括:应用何种消融能源?何种手术技术?左心耳有无切除?有无进行术中的电生理标测?
具体来讲,应用的手术消融系统必须能够保证隔离线的透壁性;消融必须要在心外膜不停跳状态下完成;必须要能够施行术中电生理标测,从而对自主神经节进行处理以及监测消融隔离的完整性;同时必须能够切除左心耳,以降低病人远期中风的风险。
上海远大心胸医院专家指出:与导管消融治疗相比,虽然微创手术需要施行皮肤切口以及全身麻醉,但是对于心脏的实际损伤来讲,胸腔镜辅助下的直视心外膜消融技术,无疑要远小于介入射频导管对于心内膜广泛烧灼,其结果是微创手术后各种心律失常的发生率明显为低。在157例手术患者,年龄范围为15~87岁,术后随访1~4年,阵发性房颤的治愈率为92%,持续性房颤85%,慢性房颤75%;无手术及随访期死亡;在超过65岁的病人中,华法林服用率从术前69%降至了术后的14%。
心脏外科手术治疗心房颤动正处于一个理念更新、技术飞跃的关键阶段:对于心脏直视手术同期治疗房颤的观念得到了更多重要研究的支持;先进的消融能源与手术技术相结合,使得手术的总体疗效仍然保持了很高的水准,但技术的简化和风险的降低使其全球范围的应用跨进了一个前所未有的新时代;近2年来飞速发展的微创消融手术改变了长期以来的房颤治疗格局,突破了长期以来外科手术和导管介入消融之间对于房颤治疗的分界,从而扩大了外科治疗的范围。
上海远大心胸医院专家称:展望未来,在现有研究探索的基础上,随着理念的深化和消融装置的研发,包括微创技术在内的房颤外科手术,其潜力将会进一步得到体现,心房颤动的治疗将会进入一个更先进、更丰富的新时代。
- 2009.07.03
- 2010.06.03
- 2009.01.13
- 2008.07.16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