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卫生组织11月18日在日内瓦总部发表了《抗疟药物疗效和耐药性全球报告》。该报告在各国疟疾控制规划和研究机构于过去十年间所开展的1100多次研究的基础上编撰而成,呼吁各国提高警惕,并做出更大政治承诺支持和维持国家对青蒿素类抗疟药物疗效的监测,以便尽早应对疟原虫对此类药物产生抗药性的问题。
世卫组织全球疟疾规划司司长纽曼(Robert Newman)博士18日在报告发布会上表示,在2009年2月,世卫组织证实在柬埔寨和泰国边境地区,一些患者体内的疟原虫已经开始对青蒿素类药物产生抗药性,这为世界防治疟疾行动敲响了警钟。然而研究发现,目前仅有34%的疟疾流行国家遵照世卫组织的建议例行对一线和二线抗疟疾药物的疗效实施有效监测。
纽曼说,世卫组织之所以对抗疟药物耐药性问题如此关切,是因为青蒿素是目前能够获得的治疗疟疾最有效的一类药物。尽管各国都在开发新的药物,但还需要很多年的时间。要想成功地在2015年前实现与卫生相关的联合国千年发展目标,受疟疾威胁的国家必须制定相关政策,对青蒿素类药物疗效在全国范围内进行有效监测,防止抗疟药物耐药性进一步扩散。各国应为此携手努力。
疟疾是由疟原虫引起的疾病,多由蚊子传播,在热带及亚热带地区发病较多。疟疾症状包括发热、头痛、呕吐等,严重时可引起死亡。氯喹和磺胺多辛-乙胺嘧啶等曾是抗疟疾的特效药,但在上世纪六、七十年代,疟原虫对其产生抗药性。此后,青蒿素类药物逐渐在全球抗疟疾斗争中开始扮演主角。目前,以青蒿素为基础的联合化疗仍对治疗疟疾非常有效,治愈率一般高于90%。
此次发布的报告称,世卫组织正在与各伙伴合作制定控制青蒿素耐药性的全球计划,并将于明年1月对外公布。同时,世卫组织还将2011年“世界卫生日”发起关于抗菌素耐药性及其全球传播的大众宣传运动,呼吁各国政府和利益攸关方实施必要的政策和措施,为今后数代人保护药物。
- 2011.01.10
- 2011.01.11
- 2010.11.17
- 2010.11.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