维生素C又称抗坏血酸,属于水溶性维生素。维生素C是一种抗氧化剂,在生物氧化及还原过程和细胞呼吸中起重要作用。维生素C参与氨基酸代谢、神经递质的合成、胶原蛋白和组织细胞间质的合成,具有降低毛细血管的通透性、刺激凝血功能、增加对感染的抵抗作用,并参与解毒功能,还有抗组胺及阻止致癌物质生成的作用。本品用于补充营养及治疗坏血病、齿龈肿胀、齿龈出血,以及用于各种急、慢性传染病或其它疾病以增强抵抗力,病后恢复期、创伤愈合期的辅助治疗,也用于过敏性疾病的辅助治疗。
然而近年来据国内外研究表明,由于维生素C的用量日趋增大,产生的不良反应也愈来愈多,故不能掉以轻心。现将其不良反应介绍如下。
每日服用1-4克维生素C,即可使小肠蠕动加速,出现腹痛,腹泻等症。
胃出血
长期大量口服维生素C,会发生恶心、呕吐等现象。同时,由于胃酸分泌增多,能促使胃及十二指肠溃疡疼痛加剧,严重者还可酿成胃黏膜充血、水肿,而导致胃出血。
大量维生素C进入人体后,绝大部分被肝脏代谢分解,最终产物为草酸,草酸从尿中排泄成为草酸盐。有人研究发现,每日口服4克维生素C,在24小时内,尿中草酸盐的含量会由58毫克激增至620毫克,若继续服用,草酸盐不断增加,极易形成泌尿系统结石。加之,维生素C呈酸性,可使尿酸浓度增高,这样对形成结石会起到推波助澜的作用。
长期大量服用维生素C,可减少肠道对维生素B12的吸收,致使巨幼红细胞性贫血的病情加剧恶化。若病人先天性缺乏6-磷酸葡萄糖脱氢酶,每日使用维生素C超过5克时,会促使红细胞破裂,发生溶血现象,而产生贫血,严重者可危及生命。
痛风
是由于体内嘌呤代谢发生紊乱引起的一种疾病,主要表现为血中尿酸浓度过高,致使关节、结缔组织和肾脏等处发生一系列症状。而大量服用维生素C,可引起尿酸剧增,诱发痛风。
静脉炎
静脉注射维生素C时,若速度过快,可引起眩晕或昏厥。再则该药对血管壁有刺激性,久用会产生静脉炎,甚至形成血栓。
月经性出血
人工流产的妇女,应用大量维生素C,如每日服用6克,三日后可引起月经性出血。
婴儿依赖性
怀孕妇女连续大量服用维生素C,会使胎儿对该药产生依赖性。出生后,若不给婴儿服用大量维生素C,可发生坏血病,如出现精神不振、牙龈红肿出血、皮下出血,甚至有胃肠道、泌尿道出血等症状。
婴儿消化不良
哺乳期的婴儿大量服用维生素C,可出现不安、不眠、消化不良等症。
儿童骨科症
儿童大量服用维生素C,可罹患骨科病,且发生率较高。
不孕症
育龄妇女长期大量服用维生素C(如每日剂量大于2克时),会使生育能力降低。
免疫力降低
长期大量服用维生素C,能降低白细胞的吞噬功能,使机体抗病能力下降。
停药反应
长期大量应用维生素C,其血液中的药物浓度会比正常人低,这是由于机体“超负荷”后,改变了体内的调节机制加速了对维生素C的分解与排泄。若突然停用,机体仍会保持原有的代谢速度,致使维生素C缺乏,导致坏血病。故停药时,应逐渐减少剂量。
过敏反应
不论口服或静脉注射维生素C,对某些人均可发生过敏反应,主要表现为皮疹、恶心、呕吐,严重时可发生过敏性休克,故不能滥用。
- 2010.11.17
- 2010.11.18
- 2010.11.23
- 2010.11.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