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最大的抗生素和中间体生产商之一联邦制药突然宣布,开始涉足胰岛素原料和制剂的生产。
2010年12月31日,联邦制药公告称获得三个胰岛素制剂的生产批文,连同此前已获批的两个产品,联邦制药目前拥有五个胰岛素产品,并预计将于近期上市销售。
“原料年产量超过3000千克,制剂年产量将达到3亿支。”1月11日,联邦制药董事长蔡金乐表示。公司预计未来还将陆续有胰岛素产品获批。
胰岛素作为糖尿病人的常用治疗药物,外资企业产品占据中国绝大部分市场,国内仅有通化东宝和江苏万邦等少数几家企业从事生产。行业人士评估,胰岛素产品行业利润率在70%左右。
蔡金乐毫不掩饰联邦制药的意图:“会在价格上得到体现,愿和国内企业一起,打破现有外资垄断的市场格局。”
国产价格与外资垄断
联邦制药的抗生素和中间体产量堪称全球第一,但包括胰岛素在内的生物制药领域几乎是空白。
公司的胰岛素计划是蔡金乐在2010年8月份最早透露的,当时宣布的金额为“投资4亿至5亿元”。联邦制药总经理彭韪表示:“2009年底,公司就开始生产二代胰岛素,当时产能为100千克,2010年底新生产线建成投产后,产能将提高到3000千克。”
第二代胰岛素是目前市场最主要的产品,相比起第一代的动物源胰岛素,二代胰岛素采用基因工程技术生产,其结构与人体内自身的胰岛素结构一致,最为安全有效。更高端的胰岛素类似物称为第三代胰岛素,市场还较小。
联邦制药的新生产线同时预留了第三代胰岛素的生产能力。彭韪表示:“公司也在申报第三代胰岛素项目。” 蔡金乐介绍:“未来胰岛素将是我们的中心工作之一,会有长期持续的投入。”
外资企业普遍对产能讳莫如深。全球最大的胰岛素生产商诺和诺德公司公关经理姚睿表示:“由于工厂产量是诺和诺德的敏感信息,暂时不方便提供。”国内企业中,产量达到3000千克的只有通化东宝。2008年10月,通化东宝胰岛素二期生产线建成投产,东宝为此投资约7亿元。
2009年,联邦制药净利润为4.839亿港元,2010年则有望达到10亿元。胰岛素业务将成为业绩重要支撑,把先期目标定位为获得10%的市场份额。
但在市场上,胰岛素仍被几大外资品牌所垄断。蔡金乐表示:“国内胰岛素市场95%由外国公司占领,国内企业起步较晚,整体规模还不具备与外资竞争抗衡的实力。联邦胰岛素上市将是一个新的起点。”
国内产品的最大优势还是在价格上。以同规格的精蛋白重组人胰岛素为例,通化东宝和联邦制药在安徽省的招标报价分别为45.2元和49.1元,而礼来的报价则为55.8元。尽管如此,外资产品仍占据市场绝大多数,这一现象在国内医药领域并不鲜见。
胰岛素市场争夺
全球胰岛素三巨头诺和诺德、礼来和赛诺菲安万特均在中国设有工厂,而且近几年纷纷采取扩容姿态。
诺和诺德2008年底投资3.81亿美元,在天津工厂基础上新建一家全球最大的胰岛素制剂与灌装工厂。随即,2009年3月,礼来宣布投资4000万美元,扩建苏州新厂,用于胰岛素产品的分装和仓储。当年5月,赛诺菲安万特也宣布,增资9000万美元,扩建位于北京的胰岛素灌装生产线,将产能提高到5000万包装单位,预计2012 年投产。
权威机构IMS统计数据显示,截止到2010年三季度,诺和诺德的市场份额为63%,礼来和赛诺菲均为13.8%左右,而通化东宝仅为3.7%左右。尽管通化东宝在3000千克生产线投产时,曾宣称将争夺中国近50%的市场,但两年来其份额一直在原地踏步,并没有显著的改善。
通化东宝2010年上半年胰岛素产品实现收入2.24亿元,以此推算,全国胰岛素市场总值在100亿元之上。在这其中,中国企业仅占据了区区十分之一。
控制市场的外资产品屡屡获得竞争优势。在上述安徽省基本药物招标中,低价应标的通化东宝7个产品中有6个产品被判“不合格”,失去进入2011年安徽省基本药物的资格,诺和诺德的8个高价品种成为最终赢家。
联邦制药的胰岛素产品是否也会面临被围剿的局面?蔡金乐并不担心未来,认为规模和成本是联邦制药的重要优势,并且表示:“联邦积累了20年的庞大销售渠道是开拓市场的优势。”联邦制药在抗生素领域拥有覆盖数万家医院、数万家诊所、十几万家药店的销售队伍。公司方面认为抗生素领域的销售优势能够移植到胰岛素市场。
但从几家国内企业的销售增长数据来看,产能和价格上的优势并未能转化成实际的市场份额。联邦制药方面也承认:“要实现10%的市场占有率,可能要两三年甚至更长的时间。”
- 2011.01.05
- 2011.01.12
- 2007.08.23
- 2007.08.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