聊着聊着,他不好意思地说:“借用下凳子吧。”垫着凳子,他拉开门顶壁橱的窗帘,费力地拿下一只行李箱,打开密码锁,献血证、各类荣誉证、各类奖杯、奖牌和奖座等满满一箱,“真的是珍藏啊?”唐小平有些不好意思地回答说:“哪里,怕被老婆看到,她还不知道我献血,慢慢跟她说,希望她能理解……”
26本献血证一字排开,唐小平又从箱子里拿出一本破旧的笔记本,本子上写得密密麻麻,记录着他从第一次献血开始,每一次的时间、地点、献血量、献血总量,还有折合出的“重量”。他说,如果按照500毫升0.5公斤换算的话,5万多毫升的献血量,已经达到50多公斤,相当于一个成年人的体重。
箱子里还摆放着一摞摞证书、奖座、奖杯和奖牌,国家金奖、上海白玉兰奖……唐小平笑着说:“拿了多少奖,我真的忘记了,该拿的奖都拿到了吧。”“那这些荣誉对你来说重要吗?”“当然,那是对我的肯定。”
滴水之恩涌泉相报
他的毅力和信念究竟从何而来?小唐说起了一个故事。
那是1996年夏天,小唐和弟弟爬上了家门口的一棵杨桃果树,“那棵树离家门就三四米远,很近很近,以前一直都爬,没想到那次就出事了。”唐小平带着一丝懊悔地说,哥俩双双从树上掉下来,跌在青石板铺成的小路上,弟弟的手臂骨折,他的后脑勺摔在石板上,顿时血流不止,昏迷了过去。
医院发出了病危通知书,家境贫寒的他无力承担高昂医疗费,“我真没想到,是学校的老师和同学捐款救我。”当时,他就读的垚沙职业中学师生没有离弃他,凑齐了钱,硬是帮他从死亡线边缘挣扎过来,7天7夜后,唐小平苏醒了过来。
“很小的时候,母亲就离开了家,父亲一个人将我们拉扯大,平生第一次有那么多人关心我。”唐小平双眼噙满了泪花,“如果不是那些好心人的帮助,就没有今天的我,让我学会感恩,懂得珍惜生命。”
2001年9月12日,唐小平参加工作不久,一次逛街时,偶然看到流动采血车,热烈的场面让他热血沸腾,“献血对身体无害,又能帮助别人,这不正是自己可以做到的吗?”他急忙挤进人群,献出200毫升热血,就这样,无偿献血成了他“感恩”的方式。虽然学校早已更名,同学也没有联络,可唐小平回报社会的爱心却没有改变。
从职校毕业后,唐小平修过车床,学过家电维修。2007年9月,他来到上海,“出来开阔下眼界,多学点东西吧。”此时,他已在福州献血37次,献血总量达到24600毫升。
来沪第二年,汶川大地震发生了,灾区的点点滴滴让唐小平牵肠挂肚,但是,他的献血间隔期要到5月15日,“那几天真是度日如年。”唐小平好不懊恼地说,由于预约献血的人实在是多,直到5月21日,他才轮到机会躺上采血椅,看着眼前那袋清澈的血小板,他深深松了口气。
平凡之人鸿鹄之志
“你是献血英雄,单位、家人知道吗?”唐小平笑着摇摇头,答道:“不知道,有时候请个假,利用两三小时去献次血,尽量不影响工作,去年开始,我把献血时间尽量调到双休日。”
谈到未来的打算,唐小平微微一笑,语气弱了下来,虽然有着家电维修中级证书,但他只有中专学历,在上海立足不是易事,“走一步算一步,2000多元的工资,房租占去了三分之一,但是在老家算高的了,今后好好攒钱吧。”
翻看着桌上的一堆《健康财富》、《卫生报》杂志报纸,唐小平忽然又兴奋起来:“前两天看报纸,有个人成分献血达到了150多次,哇,真的不得了。”唐小平像追星族那样露出了崇拜的神情,一面摇着头称不可思议,全然忘记自己也是献血几十次的“明星”。
“如果我要献那么多次就好啦。”小唐两眼放光,陶醉在自己的梦想中,还不忘安慰自己,“我还年轻啦,我要超过他。”就在记者采访完写稿时,他还发来短信说:“我的目标是200次,我要向那位献血者学习。”
也许很多人都没注意,在本市去年揭晓的十大献血理由中,有一条就来自唐小平——“热爱生命,助人利己”。爱心奉献往往是默默无闻的,但是,梦想却可以更大更远,正如平凡的打工者唐小平所说:“也许这辈子我成不了耀眼的明星,但一定要做一名无偿献血的英雄。”
- 2011.01.16
- 2011.01.31
- 2010.11.17
- 2010.11.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