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东方早报》报道,崇明的张国强,30年研究了一套人体生物节律表的计算方法,可以计算出人体的身体、情绪、激素、智力的节律变化。浦东的周阿宝,曾经是个脑外伤病人,久病成医,探索出一种以手指代替针灸治疗颈椎病的独特技术。
类似张国强、周阿宝,上海有一个庞大的民间中医群体,他们散落在城市的角落,游走于法律的边缘,用独特的诊疗技术,为百姓提供着简便、实用、廉价、有效的医疗服务。
"散落在民间的中医特色诊疗技术都是珠宝,我们就是把这些珠宝串起来,成为最美的项链。"上海中医药大学、上海中医药研究院特色诊疗技术研究所所长朱抗美说,他们正在抢救挖掘散落于民间的中医特色诊疗技术,首批向民间征集了30多项特色诊疗技术,其中一些优秀的特色技术已经过专家审核,进入临床验证阶段。
上海市卫生局相关人士也表示,下一步将帮助一些发展较大的民间中医机构纳入政府的监管体系。
中医献宝
"民间遍地是宝,让人大吃一惊!如果没有这批民间人士的热心推广,中医药宝库里将缺少多少奇葩!"作为正统学院派出身的专家,朱抗美教授对民间诊疗技术发出了由衷的感叹。
上海市卫生局中医传承发展处处长张怀琼表示,上海民间中医群体共有三类,一类是个体中医药诊所,目前共有300多家,一类是药店坐堂医生,还有一类是民间确有专长的人才,这类人群比较少,散落在郊区,大多是年龄较大的老中医。
"有的病人说,到三级医院看专家太难,情愿找这些民间医生看病。民间中医为何有这么强的生命力?说明民间中医还是有一定的合理性。"朱抗美教授说,民间有许多离奇的疗法,比如宝山区有个人专门用蜜蜂刺治疗内风湿性关节炎,一些个案很有疗效。春节前她带着研究团队到广东省取经,就发现广州的一些医院里,蜂针治疗已经应用于临床。
"但限于技术、人力和国家的政策限制,这些技术和方药缺乏有效的保护和开发,濒临失传,迫切需要抢救性发掘,而其中的首要问题是对这些技术和方药进行筛选和评价,通过鉴别去伪存真,然后再传承与传播,推广应用于临床。"
从2009年开始,朱抗美领衔的曙光中医药发展研究基金会就开始探索民间特色中医这个丰富的宝藏,基金会开展了两次大规模的"我为上海中医发展献一技"的活动,吸引了几十位活跃在民间的中医献宝。
这些来自于民间的中医们出身五花八门,有在职或离职的医师,有乡村赤脚医生,有久病成医的,有祖传家学的,还有搞理科转行自学的。所献的技艺包括了内科、外科、针灸推拿、眼科、乳腺科、骨伤科、气功、偏方、单方、手法、器械、书籍等十余种,其中,各类偏方、单方、中成药的比例最大,占三成。
令人感动的是,在这些献技的民间中医中,有的医师分文不取,无私地把祖传秘方、独门绝技献出来,希望造福社会。范根发就献出自制中药"保康灵"药液,治疗上呼吸道感染,经过30余人的临床验证有一定疗效。
夹缝求生
本次献技活动,也暴露了上海民间中医的真实生存状况,由于政策问题,他们不得不游走于法律的灰色地带,在夹缝中生存。
宝山区的钱元祥,担任赤脚医生25年,有乡村医生证和初级医师资格;师从云南掌纹诊病执业医师王晨霞,也是上海唯一一个具有掌纹诊病技术的人。
钱元祥目前在宝山区开设养生堂,运用特色掌纹诊病的技术为百姓看病,目前他的技术经过专家的评审,认为可以作为临床参考。钱元祥坦言,"我的技术在民间很受欢迎,在浙江、江苏等地推广时当地百姓也很欢迎。但是,由于政策的限制,民间的中医特色技术推广起来很难,王晨霞的掌纹诊病的技术推广20年来,仍被正统中医排除在外,现在只能以养生保健的形式推广。"
同时,献技活动也暴露了民间中医群体存在的一些问题。
第一种是打着中医旗号,忙于赚钱的。第二批46位献技者中,有半数人自己办公司或在他人场所内行医,但是仅有少数人有执业医师资格。他们有的借助红十字卫生站、老干部活动室作为行医场所,收取钱财。
第二种是在药政监管的空白地带,销售自制药膏等中成药。本次献技最多的就是各类自制单方、偏方、药膏、药粉、药液,除一位在职医师外,全是民间人士。有的还开起中药小作坊,在监管的空白地带卖各种自制中药。
第三种是自办各类公司,专打"养生""保健"擦边球。本次献技者中自办公司的有7家,打着养生堂、科技研究所、医学中心、器械公司、美容公司等各种招牌,但是全部都只有工商营业执照,却从事医疗、卖药活动。用他们的话来说,"不能公开行医,就打养生保健的擦边球。"还有的卖中药饮片、中药药酒,在应对药监局检查时就拿"药食同源"来搪塞。
- 2011.02.21
- 2010.12.06
- 2008.12.10
- 2009.06.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