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2010年6月起,武汉、南昌、郑州等地血库陆续告急,其势愈演愈烈,引起社会广泛关注。新年伊始,南京等地又现“血荒”。面对这种状况,医院无奈,患者痛苦,家属焦虑。“血荒”为何频频出现?对此,人民网邀请卫生部官员、医院院长及相关专家学者,以“破解血荒”为题,进行系列深入报道,试图从体制、机制层面,探索破解血荒良策。
人民日报经济社会部主编、高级记者白剑峰在接受人民网记者专访时谈到:自体输血既然是一个非常重要的,有价值的技术,我们可以建议逐步在医保政策上将其纳入报销范畴,政府拿出一部分投入鼓励医院能够购买相关设备。
白剑峰介绍说,自体输血的临床应用比例,澳大利亚可达60%,不少国家达到了40—50%,即便在美国这样耗血量很大的国家,也能占到15—20%,但是在我们国家,自体输血虽然已经推广了十几年,还是只有在一些大城市里应用的比较多,全国平均算起来不到1%,现状不够理想。
他分析说,目前的医保政策中还没有把这自体输血纳入报销范畴,这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自体输血的推广。医保费用是患者和单位共同集体缴纳的,这是患者的一部分福利,应该最大限度保障患者的权益。自体输血作为一个非常重要的,有价值的技术,对需求输血的患者来讲益处多多,那么国家就应该考虑,逐步调整医保政策将其纳入报销范畴。以鼓励更多的患者去选择这种安全高效的输血方式。
相关新闻
- 2011.01.04
- 2011.02.18
- 2011.02.21
- 2011.01.05
精彩推荐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本网无关。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常见药品专题
常见疾病专题
药品
疾病
药企
药店
关键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