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痘是一种由水痘带状疱疹病毒引起的自限性疾病,一年四季均有发病,但冬春季节尤为多见,并可形成流行。10岁以内的孩子易发病,其中1~4岁孩子的发病率居高。孩子被传染后会出现发热,皮肤分批出现丘疹、疱疹和结痂等临床特征。一般孩子被传染后的14~17天前后,开始出现38℃左右的发热症状,并持续1~2天,伴有头痛、流涕、咳嗽等症状。
数小时到1天后,孩子即会发疹,最初在腹部或背部出现蚊子咬了似的红色小疹点,开始时仅有1~2个,数小时后就发展到手腕和腿部等处,一部分变成水泡(由小米粒到绿豆大小)。孩子出疹24小时后,面部、背部、腹部、四肢等处均出现红疹点和水泡,一部分结痂,三种疹型并存。如果在上腭部看到红疹,就大致可确诊为水痘。
由于水痘是病毒引起的,所以对于水痘的治疗,目前尚无特效药,只能对症处理。发热温度较高,可以给予退热药;并发感染,可给予抗生素,但切不可应用激素类药品。糖皮质激素如氢化可的松、去氢可的松(强的松、泼尼松),常用于治疗急性感染引起的发热,但皮质激素类药物,能抑制人体网状内皮系统的吞噬功能,减少抗体生成,降低机体免疫力,不但不能抑制和杀灭病毒,反而能阻止溶酶体的破裂,使之不能释放出核酸酶去破坏病毒核酸。故而在对水痘进行治疗的过程中,若应用可的松,就有激活水痘病毒的可能,从而导致病情迅速恶化。此时孩子会表现为体温继续升高不降,水痘扩大破溃,如果破溃融合成片,就会发生坏死,此时极易并发继发性感染,若不能及时得到正确的抢救,症状会急剧恶化,甚至危及生命。所以说,如果把小儿患水痘引起的发热,误当急性感染造成的高热来治疗,使用可的松则是非常危险的。
此外,小儿如果因为患有其他疾病,正在应用激素进行治疗,中途接触了水痘患儿而感染了水痘,此时再用激素也是有一定危险性的。此时应该将激素类药物减量,逐渐停用,尽可能地避免这类药物对水痘的不利影响,并须密切注意和观察病情有无发展和变化,避免和防止水痘并发症的发生,否则问题就会变得非常复杂,给治疗增添许多困难。同时,水痘初期可喝绿豆汤,发烧期在饮食上要清淡易消化,多饮温开水,注意休息。还应保持皮肤的清洁卫生,皮肤瘙痒时,可涂些止痒药水。避免抓破疱疹而引起感染,若疱疹已破,可涂1%紫药水。此外,该病可并发脑炎、肺炎等,一旦发现并发症应立即去医院就诊,以免延误病情。
- 2011.01.04
- 2011.01.05
- 2011.01.06
- 2011.01.07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