雪白松软的包子、馒头让人食欲大开,如果这雪白的颜色是“加料”所致,估计不少人会敬而远之。3月1日,卫生部等部门发布公告,自2011年5月1日起,禁止生产、在面粉中添加过氧化苯甲酰、过氧化钙(俗称“面粉增白剂”)。3月2日,记者走访发现,目前南宁超市销售的面粉大多标注不含增白剂。部分面粉厂则表示,如今的工艺技术已经能满足面粉白度的需要,只有部分小型面粉厂还依赖增白剂。
食品安全比卖相重要
南宁市民王先生喜欢吃面食,纬武路菜市一个卖老面馒头的摊位是他经常光顾的地方,每个星期都要去买一袋老面馒头。“这种馒头看起来虽然有点黄,但是有嚼头。”王先生说,买东西不能光看外表,那些特别白的馒头估计是放了添加剂。
当天下午,记者来到朝阳路的沃尔玛超市,在摆放面粉的货架上,有饺子面粉、馒头面粉等众多品种。河南一家企业生产的某品牌面粉,包装上特别标注了“不含增白剂”。另一品牌的面粉也在包装的显著位置注明“不含任何添加剂”。
桃源路的利客隆超市也是同样的情况,在售的两种面粉都注明了不含增白剂。售货员告诉记者,现在很多顾客都非常注重健康,买面粉都要看清楚有没有“加料”。所以该店的面粉都是不含添加剂的,否则不好卖。
小厂更依赖增白剂
梁女士是南宁市一家食品厂的负责人,她的食品厂每天向南宁市的部分超市供应馒头、包子等面点。“坦白跟你说也没关系,增白剂以前是允许放的,所以我们的包子、馒头里面都会放一点,主要还是为了卖相好。”梁女士透露说,大部分包子店使用的面粉都含有增白剂,这样面粉的发酵时间短,做出来的面点颜色白,卖相好。
对于国家禁止使用面粉增白剂,梁女士说,对她的食品厂不会有太大影响,因为使用增白剂主要是想在卖相上不输给其他商家,“如果大家都不用,那就无所谓了”。
广西五丰粮食集团有限公司是区内较大的面粉生产企业,相关负责人邓先生告诉记者,面粉增白剂是计划经济时期的一个产物,那时候粮食供应紧张,工艺水平也不高,首要指标是提高出粉率,面粉精度因此就较低,粉色也较差。
随着面粉生产工艺有了大幅度提高,不加增白剂也可以生产出白度、精度符合要求的面粉。邓先生说,该公司出产的面粉有两个主要销售对象,一是南宁市的各大超市及单位食堂等,这部分面粉是不添加增白剂的。因为城市消费者和单位大多不愿意使用含添加剂的面粉。另一部分面粉主要面向县一级销售,这类消费者中不少人还是认为面粉越白越好,反而会主动提出要增白面粉。该公司因此也会应要求生产含增白剂的面粉。
邓经理说,禁用增白剂实际上对小型面粉厂有较大影响。首先,好的面粉加工设备要几千万,小厂买不起。其次,大厂采购原粮时比较讲究,会选用不同产地的多种小麦进行搭配,以达到最好的生产效果。小厂可能是买到哪种算哪种,不仅面粉的白度不好,这时就依赖面粉增白剂来弥补。
禁用并非出于安全原因
记者从广西卫生部门了解到,面粉增白剂的存废早有争论。
2001年10月,中国粮食行业协会、中国粮油学会联合65家大型面粉加工企业,联名递交“关于修改《食品添加剂使用卫生标准》禁止使用面粉增白剂”的建议,称“面粉增白剂是人工合成的非营养性的化学物质,对人体没有任何益处”。
此次卫生部等部门作出禁用面粉增白剂的决定,并不是因为其对人体有害,而是因为目前的面粉加工业已没有使用过氧化苯甲酰的必要性,同时消费者普遍要求自然健康,尽量减少化学物质的摄入。
自治区卫生监督所监督一科科长张慧君说,食品添加剂与食品中的非食用物质是两个不同的概念,不能一概否定。“吊白块”、三聚氰胺等都是非食用物质,不允许添加到食品中。食品添加剂是为改善食品的色、香、味,或出于防腐等工艺需要,被允许加入食品中,经过毒性实验等证明对人体无害。但是食品添加剂的使用必须遵循相关标准,不能超量。
张慧君告诉记者,食品添加剂的使用遵循三个原则:安全可靠、技术必要、能不用就不用。此次停止面粉添加剂的使用,正是适用了“能不用就不用”这条原则。
目前,我国允许使用的食品添加剂有2000多种,这些添加剂如果正常使用,都能发挥不小的作用。张慧君说,以甜味素为例,许多糖尿病人不能吃甜食,加了甜味素的食品有甜味的同时又不含蔗糖,能让处处要忌口的糖尿病人解解馋。如果没有防腐剂,许多食品还没运到商店就已经变质了。政府部门要做的是加强对食品添加剂的监管,而不是把食品添加剂一棍子打死。
- 2011.03.02
- 2011.03.02
- 2011.03.03
- 2010.12.16
![](/images/yphtmlsel.gif)