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公众合理用药援助系统
药品查询
请勾选查询条件后检索
药品名 企业名 批准文号 功能主治
你的位置:首页 > 药讯频道 > 药讯 > 医药新闻 > 正文
每年众多孩子误食药物中毒 不能让药瓶成“魔盒”
www.yongyao.net  2011-3-9 17:30:15  来源:中青在线  责任编辑:cqjm
分享到:

我国每年有3万至5万孩子药物中毒送医,其中相当一部分竟然是因为“好奇地打开了药瓶”……全国政协委员、中国工程院院士侯惠民呼吁——不能让药瓶成为“潘多拉魔盒”。

一瓶感冒药,到了孩子手里,就可能成为一个“潘多拉魔盒”。世界卫生组织及联合国儿童基金会的报告指出,“中毒”已排在儿童意外死亡原因的第5位,而误吃药物、化学品是主要“毒源”。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国医药包装协会副会长侯惠民两三年来一直在关注和研究这个问题,这几天,身为全国政协委员的他把研究心得带到了“两会”会场,他说:“杜绝这种惨剧,有时只需在药瓶瓶盖的设计上动点脑筋,花费不过几分钱。”

儿童喜欢模仿,“好奇害死猫”?

周周还不到2岁,好奇的他偷吃了治疗慢性腹泻的药,结果陷入重度昏迷,送医院抢救总算脱离危险。吓坏了的父母发现,家人随手搁在桌上的那瓶药是元凶,“瓶子被拧开了,大概少了6片”。听了医生的警告,两人又一次大受惊吓:这种药吃6片已足以致死……

周周的“历险”不是孤例。侯惠民院士说了一组骇人听闻的数据:“根据国内现有的研究资料,以及从北京和上海两地医院收集的数据,粗略估计,我国每年约有3万至5万孩子(小于15岁)因药物中毒送医,另有数量不明的少儿中了毒但未去医院就诊;每年因药物中毒而造成后遗症甚至致残的少儿大约有3000-4000人;处理及治疗这些患者所需费用约为2亿-3亿元。其中相当一部分孩子是因为误食药品中的毒。”

“儿童喜欢模仿,他们看着大人吃药就想学,偷偷喝了糖浆,还以为是糖水……好奇心和‘无知者无畏’把孩子引向了危险边缘。”但侯惠民认为,造成惨剧的凶手并不是孩子的好奇心,“是我们的药物包装存在安全缺陷,小孩子能毫不费事地打开,难道这不是问题?”

药品安全包装,应强制规定

“这次开会,崔永元带来一瓶美国产的非处方药给我看,它用了能防止小孩打开的安全药瓶——按压一下,才能旋开瓶盖。”侯惠民介绍说,美国药物包装已普遍采用安全设计,比如打开瓶盖,或者需要用点技巧,或者需要用点力气,小孩子做不到。这一招很管用,“近20年来,美国5岁以下儿童因药物中毒导致的死亡率降低了45%;澳大利亚规定采用药品安全包装后,儿童中毒死亡率的下降比例同样可观,而因为此类伤害送医院急救治疗的人数减少了60%-90%。”世界卫生组织及联合国儿童基金会把事先采取预防措施推荐为防止儿童药物中毒的最好选择。

“但是,药物安全包装在我国还没有得到重视。”侯院士说,改进一下包装,每瓶药的成本就多几分钱,但这样做的企业不多,因为国家没有作出硬性规定。

美国给药物包装立了法。记者了解到,美国于1970年颁布《毒物安全包装条例》,由消费产品安全委员会负责执行。《条例》明确规定,药品若按出厂包装直接给予消费者,生产商和包装商就有责任采用儿童安全包装;1974年,美国再次立法强制要求所有口服药采用可防儿童开启的安全包装。

“我国也要尽快这样强制规定。”侯惠民郑重建议。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本网无关。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返回资讯中心 返回资讯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