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公众合理用药援助系统
药品查询
请勾选查询条件后检索
药品名 企业名 批准文号 功能主治
你的位置:首页 > 药讯频道 > 药讯 > 学术科研 > 正文
中山大学教授发现使乳腺癌细胞转移的新型炎症因子
www.yongyao.net  2011-4-19 11:26:04  来源:中国新闻社  责任编辑:huyen
分享到:

广州中山大学18日对外宣布,该校孙逸仙纪念医院副院长宋尔卫和他的科研团队发现了乳腺细胞中一种新型的炎症因子。据悉,它能促进乳腺癌细胞的浸润和转移。业内人士指出,这一发现为开发用于治疗肿瘤的治疗性抗体和小分子化合物奠定了基础。

据介绍,乳腺癌细胞的转移是女性患者致死的主要原因,它之所以发生转移,除了癌细胞本身的因素外,还跟癌细胞周围的非可控性炎症反应有关。

非可控性炎症在癌症的发生发展进程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它和恶性肿瘤之间所形成的调控网络,涉及众多的基因或蛋白质、非编码RNA和代谢小分子等各种分子元件,彼此间通过复杂的相互作用形成多维的和动态的“互联网”。

因此,研究分析非可控性炎症与恶性肿瘤相互作用的动态调控网络在恶性肿瘤发生发展中的作用成为当前许多科学家研究的重要课题。

近几年来,宋尔卫和他的团队对非可控性炎症在乳腺癌中的作用进行了深入研究。他们新发现了乳腺癌组织中一个重要的非可控性炎症因素,即肿瘤相关巨噬细胞,它可以通过分泌炎症因子CCL18促进乳腺癌细胞的浸润和转移。

宋尔卫指出,乳腺癌组织中分泌CCL18的肿瘤相关巨噬细胞越多,乳腺癌病人发生淋巴结和器官转移的机率就越大,而预后就越差。

不仅如此,CCL18也是目前为数不多的尚未发现相应受体的炎症因子,对其受体认识的缺失一直制约了医学界针对CCL18的治疗策略。

最终,宋尔卫团队和中国科技大学生命科学院姚雪彪团队共同努力攻关,分离并鉴定了CCL18的受体是一个新型的六次跨膜蛋白PITPNM3,而非传统的七次跨膜蛋白。他们通过阻断或沉默该受体,可以达到逆转CCL18对乳腺癌细胞转移的促进作用。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本网无关。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返回资讯中心 返回资讯列表